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索罗杆

祭索罗杆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佑等。其仪式:于院中影壁后立索罗杆(高丈余,削其端使尖,下端插入石座,上端贯以斗形圆锡盘);屋内东南向设供桌,桌上西置米碟,主人率众外跪,祝诵者于桌西诵祝词、外撒米;主与众迎神。复抬桌于院东,主人率众跪,祝者复撒米、诵文,3叩首。屋内长桌上置身无伤、毛纯黑猪,灌洒领牲、烧香祷告后杀之。其骨、粪于是日晚埋于索罗杆前后,其颈椎骨一块串于杆尖端、肝、肠、膀胱等挂于杆上或放入圆锡盘,供乌鸦啄食,以3日内啄尽为吉祥。以碎猪肉和小米煮成“小肉粥”,请亲友、邻里、过路人食于院中,必当日吃光,如有余则必埋之。皇室、皇帝祭复分常祭和大典、大事祭。常祭岁以春二月、四月、秋八月、十月朔日于坤宁宫举行,皇帝亲诣致祭。祭前,制神杆(即索罗杆),向例以洁净松木稍留枝叶13节(后改为5节),径5寸、长2丈制成。祭制:皇子以下依次轮祭,王、贝勒各祭3杆,贝子、公各祭2杆,无爵秩者禁祭。祭仪包括迎神、供献、祝祷、供牲、行礼、撒胙、送神,司祝(由满族女萨满担任)持祭具、诵神歌,和以鼓乐。大典和大事祭于亲征、出师、凯旋时举行,皆于堂子立杆祭天,祭仪与常祭大同小异。努尔哈赤以“七宗恨事”对明起兵时,亲率诸贝勒及统兵诸将,鸣鼓奏乐,恭诸堂子,白天告祭,即为一例。

猜你喜欢

  • 兀者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窝集后卫。永乐二年(1404)十月,兀者首领义不扎尼等来朝,明廷在其所属之地置此卫,以义不扎尼为指挥同知,罗卜滩咩哥毡为指挥佥事,其地在呼兰河北,小兴安岭以南地区。

  • 达赖巴图尔

    ①见“多尔济”(848页)。 ②见“珠尔默特那木札勒”(1788页)。

  • 塔思

    ①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②(1212—1239)蒙古国将领。又名查剌温,或译查老温。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孙,※孛鲁

  • 贡桑诺尔布

    1871—1930清末蒙古族教育家。号乐亭,又号夔庵。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今昭乌达盟喀喇沁旗),乌梁海氏。郡王旺都特那木济勒长子。受过严格的蒙古贵族教育,通晓蒙、满、汉、藏等文字,喜吟咏,工书

  • 耶律涅鲁古

    ?—1063辽朝宗室。名又记作涅里古。小字耶鲁绾。汉名洪孝。契丹族。皇太叔耶律重元(辽道宗耶律弘基叔)子。兴宗时,重熙十一年(1042)十二月,封安定郡王,十七年(1048)十一月,进封楚王,为惕隐。

  • 豆莫娄

    东北古族名、国名。亦作大莫卢、达末娄。始见于《魏书》,但学术界认为《晋书》中的寇莫汗是其异译,为同一共同体。一说其名为※“橐离”之缓读。源出※北夫余,但出自其中何支认识不同,一说是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

  • 江南总统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四年(1277),置江南总摄以管理地方佛教事务,河西僧※杨琏真加曾任此职,后

  • 献冰日

    青海互助等地土族民间节日。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八举行。届时人们呜鸣即起,到河边背取冰块置于庭院屋檐下、房内柜上、大门口、田边地头、粪堆等处。男女老少皆食用冰水做的豆面油搅团(散饭)。并将第一碗搅团献于堂屋

  • 秃鲁堇

    见“萧速撒”(1997页)。

  • 齐旺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实弟长子。康熙五十八年(1719),袭札萨克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13),随清军击准噶尔兵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随额驸策棱战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