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山大典

祭山大典

羌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羌族人祭天为最隆重。因祭山时也祭天,故祭山会又称祭天会,或称山神会、塔子会、山王会。为古羌人祭祀山神,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林木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有时联寨举行,由每户丁男参加。祭祀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岁首,五月播种,十月是秋收时节。由各寨会首筹备,大典在羌寨附近山上的白石塔前林间空地上举行。届时全寨男子穿新衣,携带刀头、敬酒、三叉形式新月形馍馍赴会。由“”(巫师)为前导,众人尾随其后,在各种法器中,从村寨走向会场。祭祀时先在塔前点燃柏枝、香烛,举行“领牲”仪式,巫师诵祈祷词并念唱史诗。后,将水和几粒青稞丢入牲畜耳中,并向牲畜浇水,当牲畜发抖时,表示神已领受,即杀牲祭祀和放鸡归山。继由巫师将羊角放在塔顶,羊肉当场煮熟分给各户。随即向神求青稞种,由巫师将青稞籽撒在羊皮鼓的正面,就其分布状况判断吉凶,并据此决定禁忌事项,假托神灵旨意,宣布乡规民约,号召全寨共同遵守。接着由巫师继续诵经,在与会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线,由巫师带领,在塔旁饮※咂酒,跳锅庄。最后由巫师赞会首和寨民。一般从清晨到傍晚举行一天。若系吊狗祭山,则在每年的四月八日,将事先育肥的一条狗(最好为白色)倒吊在老林内的“吊狗树”上,狗颈上挂一串麦面馍馍,同时燃点柏枝或香烛。7天之后,若狗不死,则预示丰年,否则为凶年,须格外祈祷,以求神的保护。祭礼期间严禁入山采樵狩猎。

猜你喜欢

  • 阇那崛多

    523—600隋代佛教译经师。法号智藏。健陀罗人。西魏大统元年(535),经于阗,到达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后以北周废佛,拒从儒礼,遂于武平六年(575)与北齐僧宝暹、僧邃、僧昙等10人同往西域取经,

  • 厄霞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拉祜族供奉的诸神之一。被认为是创造天地江河、日月星辰、人类万物,并能征服一切,主宰人们吉凶的天神。供奉在深山老林的禁地,非本族人不得接近。

  • 鲁超明

    见“蔡阳蛮”(2443页)。

  • 活罗

    鸟名。女真语音译,“慈鸟”之意。鹰的一种,即鸦鹘。生北方,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骆驼脊背间有疮,则啄其脊间肉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女真首领完颜乌古迺嗜酒色,饮啖过人,时人以“

  • 广州杨氏家谱

    回族族谱名。1934年由广州回族人杨家聪、杨国清、杨炳成主持修成。铜印本、1册。此杨姓回族人,原居河北正定府(府治在今正定县),明万历间(1573—1620),奉调征广西寻州(治桂平县)大藤徭民,驻防

  • 韦秉吉

    即“韦拔群”(246页)。

  • 土主簿

    官名。主薄系知县佐官,分掌粮马、巡捕等事。秩正九品。明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头人为土主簿,颁给铜印、敕书,赐冠带。令守土安民,进贡纳赋,奉调随官军征战。有关考核、承袭、革除、晋升、降调、品级事宜隶吏

  • 抹灶灰

    旧时门巴族的一种送行仪式。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家中有人出门远行,上路前,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以食指、无名指醮锅灶烟灰,在出行者胸颈处抹几个黑点,如为儿童则抹在鼻梁上。示意有灶神保佑,可驱恶避邪,旅途

  • 刑书要制

    见“北周律令”(534页)。

  • 榆树直隶厅

    地名。土名孤榆树屯。位于今吉林省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吉林榆树县。辖域东界黑龙江五常府,西至新城府,南连舒兰县,北接双城府。厅境历代沿革同※新城府。清初在其地设通蒙古重要驿站伯都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