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山仪

祭山仪

契丹族祭祀仪式。为该族之大礼。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胡剌可汗时制定。契丹“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喇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属分地,号八部落。”(《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后于木叶山立祖庙,塑始祖与8子像,每年春秋与大战发兵前,帝后往祭。此仪甚隆。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向;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二树,以为神门。牲用赭白马、玄牛、赤白羊,皆牡。杀牲,体割,悬之君树。太巫以酒酹牲。皇帝、皇后盛装御鞍马。群臣在南,命妇在北,依各部旗帜之色以从。帝后至君树前下马,升南坛御榻坐。群臣、命妇分班,以次就位;合班,拜讫,复位。帝后诣天神、地祗位,致奠,阖门使读祝辞。北府宰相及惕隐以次奠于君树。然后皇帝率孟父、仲父、季父3族,绕神门树3匝,余族继绕7匝。帝后升坛,诣祭东所,巫三致辞,每致辞,帝后及在位者一拜。帝后各举酒二爵,肉二器,再奠。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祇位。执事郎君20人持福酒、胙肉,诣帝后前。太巫奠酹讫,在位者以次饮福酒、受胙肉。后拜退,凡国有大事,相机祭祀。

猜你喜欢

  • 火都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和塔齐”。“火都”或“豁脱”,今译“浩特”,蒙古语意为“城”,“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城人”。如蒙古将领也速答儿初以属行枢密院火都赤之职习兵事。

  • 卡地喀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卡地喀哇寺、喀的喀寺、卡地沟寺,清代汉文文献称静宁寺。“卡地喀”,藏语意为“乌鸦嘴”。在青海民和县。宗喀巴弟子索南桑布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为民和县内格鲁派较大寺院之

  • 英武诚明可汗

    见“阿热”(1196页)。

  • 咽面

    古族名。一作样磨,又译牙格马。唐代游牧部落九姓铁勒之一支。语言属突厥语族。初分布于热海(今伊塞克湖)与喀什噶尔(今喀什)一带,北与葛逻禄为邻,以那林为界。经济以游牧为主,兼营耕作。唐初于其地置咽面州,

  • 三合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人之靥”,即“酒窝”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熙宗时左司郎中三合者,又有徒单三合、乌古论三合、黄掴三合等。

  • 飞山峒僚

    见“飞山蛮”(153页)。

  • 策凌

    ①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又作车凌、车棱。绰罗斯氏。※达赖台什曾孙乌尔衮之子。初隶准噶尔部噶尔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父率众侵扰喀尔喀。因在乌兰布通战役中兵败,浪迹于巴颜乌兰等地。后受喀尔喀

  • 火辞弥

    见“花剌子模”(999页)。

  • 熙春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地名哈喇布拉克,俗称城盘子。由绿营汉军都司驻扎。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后城毁。遗址在今新疆伊宁市西北10里处。

  • 赫图卫

    见“好屯卫”(9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