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有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即环居于今从苏南、皖南循东南沿海至两广和越南北部,在湖南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也有越人居住。在新石器时期便形成以几何印纹陶和有段石锛、有肩石斧的共同文化特征。很早便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畜,普遍擅长冶铸、造船和纺织,居住干栏式房屋,有文身、凿齿、鸡卜、信巫和悬棺葬等习俗。早在商周时期就和中原地区有密切关系,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秦汉以后,一部分逐渐与汉族融合,一部分经过长期分化、聚合和演变,与今日壮侗语族的壮、傣、布依、侗、水、毛难、黎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