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末,此寺初具规模。据载藏传佛教后弘祖师喇勒贡巴饶赛在此寺圆寂,其肉身存于寺中石窟。此寺规模不大,仅因历史悠久,素享盛名。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乱。现存佛堂,内塑有喇勒贡巴饶赛泥像,僧舍及寺前塔焚。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末,此寺初具规模。据载藏传佛教后弘祖师喇勒贡巴饶赛在此寺圆寂,其肉身存于寺中石窟。此寺规模不大,仅因历史悠久,素享盛名。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乱。现存佛堂,内塑有喇勒贡巴饶赛泥像,僧舍及寺前塔焚。
详见“达垅万户”(733页)。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海晏县境内,青海湖东北岸,东至木里沟咀,西至哈尔盖,北至麻皮寺。境内有白佛寺(亦名永宁寺),麻皮寺、新寺三座格鲁派寺院。旧志作达乌默藏,为“环海八族”之一。原居海南贵南县茫拉地
? —1414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又称宗巴斡。藏文《青史》称本勤(意为“官长”)约斯南喀巴巴藏卜。藏族。先世曾受封朵甘卫指挥使。驻西藏昌都东南贡觉县(明译“馆觉”),故又称“馆觉僧”。永乐初,受明招谕。
1818—187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道光进士。咸丰五年(1855),以巡防出身,由员外郎加知府衔,验收海运漕粮有成绩。后官副都统、侍郎。十年(1860),授左翼总兵。时
元代河流名。又译乌尔繖河、乌里顺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乌尔逊河。南源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北入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据《元朝秘史》,蒙古国建立前,塔塔儿人一部分居该地。蒙古诸部联盟首领、成吉思汗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合伯驸马于大德十年(1306),火沙于天历二年(1329),先后受封昭武王(一作昭武郡王)。
古族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以居其郡而得名。分布在今湖南西南与广西北部接壤地带。秦属长沙国。两晋泛称※槃瓠蛮。东汉元初三年(116)在羊孙、陈汤等人领导下,聚众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
清代四川邛部土官。彝族。其先人历宋、元、明三代均为邛部(今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土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作四十三年),邛部长官司长官岭安盘投诚,改授邛部宣抚司宣抚使,颁给印信、号纸。五十二年(1
?—981辽皇室。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孙,宋王※耶律喜隐子。辽景宗耶律贤族弟。景宗时,乾亨三年(981)五月,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北宋降卒200余人叛,劫其父未果,乃立其为王,旋败,被
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字子章,号太素道人、幻园居士。高宗※弘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孙,荣恪郡王绵亿子。封贝勒,官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内大臣。著有《子章子》、《明善堂集》40卷、《妙莲华集》、《秘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