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青宁地区第三次羌民大起义

甘青宁地区第三次羌民大起义

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以护羌校尉段颎残暴凶恶,激起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联合起义,攻陇西、金城,为䥈败于罗亭。次年,烧何等羌复西攻张掖,陷巨鹿坞,占领张掖属国的重要据点。颎追击,刀折矢尽,连追四十余日,直至河首积石山(今甘肃积石山县),羌人后援不继,失败。四年(161),零吾、先零与上郡沈氐、陇西牢姐羌联合,攻并、凉二州,继入三辅。䥈军属下义从羌兵亦叛应起义军。颎以罪下狱,起义转入高潮。皇甫规任中郎将,先击零吾,后招诱先零等,降者10余万,东羌沈氐等大豪亦降。皇甫规劝降羌人,不以兵镇压,引起一批朝臣的不满,以“贷赂群羌”罪,被免。复以段颎为并州刺史、护羌校尉。羌民起义复振,滇那等种五六千人攻武威、张掖、酒泉,乌吾种羌攻汉阳、陇西、金城,当煎、勒姐羌与汉军对抗。永康元年(167),东羌先零等入关中,攻��祤(今陕西耀县),掠云阳(今陕西淳化北),中郎将张奂派兵击退。建宁元年(168),段颎将兵万余至高平,与先零羌战于逢义山,杀8千余人。追至奢延泽(今陕西靖边西北),连战于令鲜水(张掖羌谷水)、灵武谷(灵武县境),余羌入汉阳山谷间。三年(170),起义失败。13年后,在黄巾起义影响下,更大的西羌大起义在中平元年(184)爆发,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猜你喜欢

  • 阿克萨哈勒

    ?—1789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策伯克多尔济之弟。初与兄随渥巴锡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渥巴锡东返祖邦,清廷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诏辖北路土

  • 雅美人

    台湾高山族的一支。居于台湾岛东南的兰屿岛上,当地人称红头屿,距台东四十多海里。人口只有2464人(1975年)。村落由若干父系世系群组成。子女婚后多分居,故大多为小家庭。岛上多为山岳,平原绝少,农业以

  • 仲译钦布

    藏语音译,意为“大秘书”。原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管官员。清代文献亦称毕七克齐。额设4名,六品衔,均为堪穷品级僧官。主管政府内僧官系统事宜,保管文件、档案、缮发公文、命令。职权甚大。七世达赖喇嘛始选其中

  • 地粟袁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五代首领。约为4世纪中期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跋提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匹兽皮。冬率部入牧漠南草原,夏还居漠北。卒后,柔然分为两部,长子匹候跋继其位居

  • 交根钱

    民国时期广西凌乐县政府对当地瑶等民族一种敲榨性剥削。当地县府掌握一部分“官田”,若要租种,首先携带鸡、酒等礼物去县衙申请租种,主管人同意后给划出一块土地,按播种籽面积先收取若干银元(1斤种籽面积,收取

  • 巴儿忽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又作八剌忽、八儿忽、八里灰、巴儿浑、巴鲁忽歹、八立浑、八儿胡。唐初即以“拔也古”之名见于历史记载。蒙古诸部统一前,分布于贝加尔湖东北巴

  • 重庆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苏木南60华里处,故俗称洪格尔庙。康熙五十年(1711)兴建。为西大庙分庙。有殿舍100余间,为汉、藏型混合式建筑。寺内喇嘛最盛时达500人。由活佛任住持,另有两名呼毕

  • 明阿特部

    清代乌梁海部落分支名。一译明噶特部。初居阿尔泰。后为准噶尔部兼并,被编入其二十四鄂拓克,迁住雅尔(原苏联境内乌尔扎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举部附清,被置于呼伦贝尔。继逃遁,令隶札萨克

  • 祖陵

    辽代皇陵。位于※祖州城址西北约2公里(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深山中),此地为一巨大袋状山谷,当地蒙族称依贺宝勒格(意为“大泉”),时称谷中为黑龙门,是出入峡谷的唯一途径。天显二

  • 东四城

    见“阿特沙尔”(1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