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珞巴族

珞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珞巴”藏语,意为“南方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珞瑜、门隅、察隅地区及墨脱、米林、隆子等县。包括博嘎尔、棱波、邦波、德根、崩尼、崩如、米古巴、米新巴、义都、民荣、巴达姆、迦龙、玛雅、巴依、苏龙、纳、阿卡和阿巴塔尼等20多个不同称谓的部落。人口约30万人左右。1990年,在我国实施人口普查区内有2312人。据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松赞干布统治时期,该族所在地区即辖于吐蕃王朝。其后,该族人民与藏族交往日益频繁。近代西藏地方政府设有专门管理该地区的机构,任命管理官员征收差税。19世纪中期以来,曾接连不断掀起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和其他侵略者的斗争。解放前,尚停留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并保留了浓厚的父系氏族制度残余。主要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狩猎、牲畜饲养,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从藏族或其他民族地区输入铁制品、食盐、羊毛、装饰品,输出大米、皮张和染草等。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多种方言。无文字,刻木结绳记事,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兼有少量一夫多妻现象。1959年至1962年,米林、墨脱、隆子,察隅等县该族分布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已大量使用铁制生产工具,部分地区还使用牛耕、机械和电力,并已兴办学校、广播和医疗等文教事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猜你喜欢

  • 祜巴勐

    16—17世纪傣族诗人、文学理论家。“祜巴”傣语意为“导师”,为小乘佛教僧侣中佛爷等级的称谓,“祜巴勐”意为“一方之大佛爷”。以此为笔名著有《论傣族诗歌》。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宇宙、地球和

  • 吴懋

    明代白族学者和诗人。字德懋,号高河。云南大理人。白族学者※李元阳婿。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官通判,历官知州,后归乡里。从李元阳、流寓杨慎游学。著《行剑子》、《叶榆檀林志》,诗集有《南霞集》、《乘

  • 拓跋猗㐌

    ?—30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长子。史称其“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只能乘大牛车。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奉命统领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北。七年(2

  • 岳彦高

    明代书法家。字雪樵。蒙古族(一说为“色目人”)。洪武间(1368—1398),曾任云阳(今四川云阳县)县令。后被免职,流落江湖,居武塘。以草书著称。

  • 契丹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事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 左江革命军事委员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壮族地区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成功后宣布成立。为左江地区最高革命政权机构,由王逸(汉族)任主席,俞作豫(汉族)、张兆梅(壮族)、周和平(

  • 图们汗法典

    明代蒙古法规。亦称图们汗大法。由东蒙古察哈尔部大汗※图们(土蛮)主持制订。据※《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蒙古源流》等记载,万历四年(1576),图们汗召集东蒙古诸万户,制订此大法,颁行于全蒙古,并指

  • 模哇喔

    见“阿都优洛波哇抹阶凯族”。

  • 震旦

    地名。亦译国泰、契丹等。此词于13世纪蒙古西征时进入欧洲地理学,为“契丹”一词之转讹。开始指契丹,后扩大指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到泛指整个中国。《马可波罗游记》称中国即用此词。

  • 图尔孟克

    ?—1676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卓齐布楚特氏。世居洪果和硕地方。初任骁骑校。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贵州,于十万崎山败敌总兵罗大顺。十六年,调至江南,以郑成功军破镇江瓜州,率兵2万乘船百余只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