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木特·额敏
托钵僧。又称伊禅卡兰。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祖。和卓※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原籍中亚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左右,继袭父位。相传早年为与弟伊斯哈克·瓦里争夺教派领导权,曾在新疆阿图什北面白山布教,故其教徒后被称为“白山派”。万历二十五年(1597),或二十六年(1598),卒于撒马尔罕。附白山派和卓世系(见前页)。
托钵僧。又称伊禅卡兰。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祖。和卓※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原籍中亚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左右,继袭父位。相传早年为与弟伊斯哈克·瓦里争夺教派领导权,曾在新疆阿图什北面白山布教,故其教徒后被称为“白山派”。万历二十五年(1597),或二十六年(1598),卒于撒马尔罕。附白山派和卓世系(见前页)。
明代哈密首领。永乐六年(1408),奉忠顺王※脱脱命与买住、火鲁忽赤至京贡马,被明廷封为都指挥同知。翌年,又至京贡马。八年(1410),因脱脱沉湎于酒,不理政事,拒属下劝谏,明廷谕其善辅之。及脱脱暴卒
※西羌的一支。与唐旄羌居青海黄河河源地区。东汉时,烧当羌数次被汉军击败后,远徙其地。因环境寒苦,不能久居而还。或说为吐蕃族源之一。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左右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位于七河流域一带。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539—597北周、隋官员。又名会,字平东。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其先世鲜卑慕容氏,后归附北魏,改姓豆卢。陇右总管府长史、沃野县公※豆卢永恩长子。北周时,以父功,赐爵临贞县侯,寻授大都督,
蒙古语意为“了望者”。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小黑河支流,发源于武川县北黄花窝铺村西南,经呼和浩特郊区,入小黑河,全长58公里。明清时为蒙古土默特部游牧之地。
见“集宁路”(2250页)。
古水名。初见于《汉书·地理志》,在高句骊县境内。所指历来众说不一:或说为赫尔苏河(亦称外辽河,即今东辽河);一说是辉发河及其流入后之松花江;有说为辉发河支流柳河;亦有说在辽宁金县境内,今通说为辽宁新宾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名。在今甘肃省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清同治(1862—1874)年间修建。1929年马仲英事件时被焚烧殆尽。1937年重建。为保安族地区规模最大之清真寺,内设有阿拉伯文
藏语音译,意为“官长”。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村寨统领兵丁者的称谓。一般每村寨一人,大寨二人,小寨由寨首兼任。非世袭。由“格波”(长老)推荐,经“洪布”(土官)任命勇敢作战,善于指挥,有军事才干者充当。
族名。又作黑普、黑濮。哈尼族他称。康熙《元江府志》卷2“彝人种类”:“黑铺,其俗与阿泥同,而言语微异。”康熙《新平县志》卷2又作黑普。雍正《云南通志》卷24、道光《普洱府志》作黑濮。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