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周)古公处豳,狄人侵之”,被迫弃豳(今陕西旬邑县境)而迁至周原(今陕西岐山)。《竹书纪年》载:(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可见狄族与周族相邻并有频繁接触。在商朝及属国周的打击下,狄族部分北迁到蒙古高原,直至今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成为后来高车人的一部分,故《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另有部分狄人投降了商朝,其酋长因功被封为侯,史称※“鬼侯”,后融入华夏中。其余狄人逐渐东迁,居于河西、太行山一带。后者在春秋初与秦、晋为邻,屡与晋交兵,并向东发展,进入华北,东与齐、鲁、卫为邻,居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河谷地带。向南攻击邢、卫,灭温,败周,伐郑,兵及齐、鲁、宋诸国。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部,各有支系。初赤狄最强,役属其他各部。公元前6世纪以后,各部先后败亡于晋,并逐渐融入华夏中,唯白狄之鲜虞人于春秋末建※中山国。狄人以游牧为业,兼狩猎,善骑射,作战勇猛。有商品交换,“贵货易土,土可贾”。已产生阶级分化,贫者“穴居”,富者有居室,但甚简陋,“狄君之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垒,茅茨弗剪,采椽弗刮”。服饰“衣羽毛”,“披发左衽”,不同于华夏的束发右衽。语言不同于华夏,一说属于阿尔泰语系。与诸夏交往时,由“舌人”从中传话。 ②秦汉以后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之一。

猜你喜欢

  • 蜀王

    ①辽封爵。保宁元年(969),东丹王耶律倍第五子耶律道隐受封。 ②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天会十三年(1135),金宗室燕京留守完颜银术可以曾俘辽天祚帝,历破宋军等功加保大军节度使,迁中书令,封蜀王。十

  • 龚顾珥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初任骁骑校。康熙十三年(1674),随定西大将军董额征吴三桂。由陕西进兵,败敌总兵高定、蔡元德、石存礼等,有敌自山而下直逼营濠,继率本甲喇兵随董额连败敌逼营之军,又败总兵王继正

  • 忽迷思

    见“马湩” (159页)。

  • 沙忽带

    金代女真语。“舟”、“船”之意。女真族源于肃慎,该族在汉晋时称挹娄,经常在夏季“乘船寇盗、邻国患之”。按此,此词在女真语中出现当在东汉时期或更早。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

  • 金熙宗实录

    书名。金完颜守道撰。卷数不详。主要记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至天德元年(1149)十二月熙宗一朝有关史事。大定二十年(1180)成书。内容略见《金史·熙宗纪》。

  • 李仁孝

    1124—1193西夏第五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崇宗李乾顺长子,母曹氏。夏大德五年(1139) 16岁即位,时夏国发生饥荒、地震灾害及哆讹领导的蕃部大起义。因纳群臣建议,立赈济法,令各州赈济灾

  • 博巴

    藏语音译。藏族的自称。藏文作“bodpa”,意为“藏人”或“藏族”。此称自唐吐蕃时已有,初专指卫藏中之卫地人,即今拉萨地区为主的人,后逐渐泛指全体藏人。

  • 拾贲敕文

    见“封敕文”(1582页)。

  • 刘乞归

    北魏大臣。匈奴独孤部人。北魏定州刺史※刘罗辰曾孙。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中,任中散大夫。献文帝(465—471年在位)末,为主客尚书。孝文帝(471—499年在位),署东雍州刺史,赐爵永安侯

  • 者乐甸长官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本马龙他郎甸猛摩地,名者岛。洪武(1368—1398)末内附,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1403),以其地广人稠,乃置者乐甸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镇源县东北恩乐。十八年(1420),长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