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失其地,为歌悼惜之:“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西河旧事》)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失其地,为歌悼惜之:“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西河旧事》)
明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工诗,诗作风格清新。著有《早间堂诗文》问世。
伊斯兰教世界征收的一种赋税。又译哈拉哲。原指费用开支等。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被改为数额为10%的固定捐税。但在实际征收中有时高达12%。清军收复南疆后被废除。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熙宗皇统二年(1142)以宋永兴军路并置,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京兆府;节镇州1:同州;防御州一;华州;刺史州4:商、虢、乾、耀。各府州共辖县36、镇37。全路共有278626
见“蒲类海”(2319页)。
见“副伏罗部”(1988页)。
古地名。位于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亨滚河(阿姆贡河)口对岸,下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山崖上有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所立《敕修永宁寺记》及《重建永宁寺记》2碑。自立碑处沿江东北
见“文干”(385页)。
451—502北魏大臣。亦作缪老生、丘目陵亮,字幼辅。鲜卑丘穆陵氏(后改穆氏)。开国大臣太尉穆崇玄孙,驸马都尉穆平围之子。献文帝拓跋弘时,为侍御中散。尚中山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
西域古国名、地名。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有4000户,32100人。近海(今博斯腾湖),多鱼。事农业。俗尚葡萄酒,好音乐,事天神。东汉时增至15000户,52000人。约东汉末,并吞附
金大臣。本名谋良虎。其先居海罗伊河(今黑龙江汤原县境伏尔基河),后徙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女真族。乌林答氏。金世宗昭德皇后(即明德皇后)兄。天眷(1138—1140)初,充护卫,以捕完颜宗磐、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