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烧饭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北风扬沙录》)。蒙古,“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草木子》卷3)。《元史·祭祀志》记皇室“每岁,九月内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于烧饭院中,用马一,羊三,马湩,酒醴,红织金币及里绢各三匹,命蒙古达官一员,偕蒙古巫觋,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湩杂烧之。巫觋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帝后“葬后,每日用羊二次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后“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一说烧饭内容仅限酒食;一说“烧饭”一词虽起于契丹,其俗为诸多北方民族所共有,系源于王沈《魏书》所记乌桓葬烧死者乘马、衣物礼俗。所烧之物甚广,不仅酒食,杀马殉葬为其主要内容。《元朝秘史》记“烧饭祭祀”为“亦捏鲁”,“做烧饭”为“土烈士连”。后世人死烧纸制房屋、车马即其遗风。

猜你喜欢

  • 聂古伯

    见“捏古伯”(1854页)。

  • 乌撒军民府土知府

    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乌撒路军民总管储,参用土官。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军抵曲靖,都督胡海洋部抵永宁,故元右丞女土官实卜集兵于赤水河抗拒,战败降附。十六年,其地

  • 军户

    ①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名,因隶属于军府,故称。或称府户、兵户、营户。其子弟世代为兵,终身服役,除作战外,还要承担戍守、种公田、运输、修建等,社会地位低下,境遇惨苦,非经放免,不得脱籍。亦

  • 傣仂语

    参见“傣语”(2243页)。

  • 龙鸟支离

    苗族古歌。流行于广西大苗山地区。歌名为苗语,汉意为“向河上游迁徙”。是广西苗族的迁徙史诗。歌词反映其迁徙的原因有:“种麦子七年长不大”,“失火烧了寨”,“欠了官府捐税”等。其迁徙路线中指出的地名,如柳

  • 乌什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北地区后,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于当地置屯田、建立军府制度,派伊犁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分别统兵驻伊

  • 齐里克齐

    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原为厄鲁特人。乾隆二十年(1755),投附清朝。从定边将军兆惠击霍集占(小和卓),战于霍尔果斯,降布鲁特头人图鲁启拜等,以功授蓝翎侍卫。护送哈萨克使臣赴京,迁三等侍卫。继从定边

  • 著帐局

    契丹王朝组织※著帐户服各类杂役的机构。据《辽史·百官志》,有笔砚局、牌印局、䄄褥局、灯烛局、床幔局、殿幄局、车舆局、御盏局、本班局。各局分置“郎君”统理,属北面著帐官中之祗候郎君班详稳司

  • 恰克图东路卡伦道

    清代外蒙古卡伦道。共28卡伦。由恰克图城开始,65里至薄拉,95里至奇兰,100里至奇克泰,95里至库得里,350里至乌雅勒嘎,400里至明几,50里至库野,50里至阿乃乌,90里至哈苏鲁克,80里至

  • 大宋平蛮碑

    北宋摩崖石刻。宋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镇压侬智高的宋军副将)撰文。刻于桂林铁封山镇南峰西面半山石壁上,时间在皇祐五年(1053)。额篆书汉字,每字径9寸;正文楷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