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仲易
元末戏曲家、诗人、书法家。又作木仲毅、穆仲义。回回人。先世西域人。曾为国子监生,历官江浙行省宣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为人谨慎,深得上司下属称道。元末,弃官避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明初仍躬耕于海上(上海郊外)。工诗,精书法,尤以散曲著称。所作乐府隐语,皆能穷其妙,颇为士大夫所称赞。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名为国朝十六人之中。所作《破布衫》、《大鼻子哨遍》、《耍孩儿》等,曾盛行于时,今已全佚。
元末戏曲家、诗人、书法家。又作木仲毅、穆仲义。回回人。先世西域人。曾为国子监生,历官江浙行省宣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为人谨慎,深得上司下属称道。元末,弃官避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明初仍躬耕于海上(上海郊外)。工诗,精书法,尤以散曲著称。所作乐府隐语,皆能穷其妙,颇为士大夫所称赞。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名为国朝十六人之中。所作《破布衫》、《大鼻子哨遍》、《耍孩儿》等,曾盛行于时,今已全佚。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一译曼济。绰罗斯氏。※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同高祖兄弟,※小策凌敦多布长子。雍正九年(1731),随父领兵进犯喀尔喀,受命带兵3千攻掠鄂尔海、锡拉乌苏诸地,被击败,集残众自哈布塔克
西夏国家法典名。夏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北王兼中书令嵬名氏主持修纂,参予修纂者共23人。全文20卷,分列门、条,共1460条。内容参照唐、宋律书,又反映西夏民族特点。1909年发现于中国黑
西突厥部落。属十姓部落西厢(右厢),居碎叶川(今楚河)西。共有五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与※五咄陆部不睦,常互相争战。唐永徽二年(651),阿史
清甘肃洮州土司。藏族。土司杨宗基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承袭。二十六年(1846),随青海大臣达洪阿镇压黑错藏众,赏三品顶戴,又以镇压循化撒拉族回族,赏二品花翎,加“志勇巴图鲁”名号。后又以收抚洮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喀喇陀罗海接本部中左前旗界,西至鄂尔霍图山接本部中左旗界,南至巴彦罕山接本部中左旗界,北至温都尔鞥克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首任札萨克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全称帕觉拉康。宅第近江孜。传为不丹帕觉拉康寺一僧人的后裔,此僧因故被遂出不丹,被赐以一座后藏已故统治者的庄园。仅有1女,嫁努玛哇家族,所生子仍嗣承帕拉之名。18世纪上半叶,
1862—1945清末民国时期苗族文学家。字歧山。湖南凤凰县唐家桥人。苗族。清末秀才。曾赞助过湘西地区的辛亥革命,支持反袁斗争。生平撰有不少文章、碑文、诗等。在《和叶鸿广先生无聊自叹诗》中,有“知君原
?—1291元朝大臣。又译桑葛。畏兀儿人,一说为吐蕃人。国师胆巴弟子。通诸族语,曾为西蕃译史。为人“好言财利事”,取悦于世祖。至元中,擢总制院使,主管佛教和吐蕃事务。并参与朝廷建置、人才进退等大事。至
见“弘义宫”(644页)。
锡伯族旧婚俗之一。意为“磕头宴”。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为订婚后的一种仪式。在男女双方结亲并择定婚期后,男方须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戚属,并将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