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有三种含意:①全世界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各个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步消失,形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民族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民族壁垒受到猛烈冲击,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联系日益频繁,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使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受到阻碍。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建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联系更加密切,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上,民族融合的因素逐步得到发展。但是,社会主义阶段不是实现民族融合的阶段,而是民族发展繁荣的阶段。力图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民族融合,不仅会妨碍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而且必定损害社会主义事业。只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实现,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以后,全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繁荣,并趋于一致,一种世界范围的新的共同语言代替了各民族语言,各民族的民族特征已经消失的时候,世界各民族才能最终融合为一体。 ②不同族体的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的途径和方式。如象中国的回族,就是由外来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的回纥的后裔、蒙古人和汉人等经过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③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论著中,多有把民族融合作为民族同化相同意义使用的。

猜你喜欢

  • 移典部

    即“乙典女直部”(4页)。

  • 毛忠

    1394—1468明朝将领。原名哈剌,字允诚。蒙古族。祖籍凉州(今甘肃武威),永昌百户毛宝子。自曾祖哈剌歹于洪武元年(1368)投明后,世代任军职。永乐十一年(1413),袭父职。史称“袭职时,年二十

  • 额鲁特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置。以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继徙推河。雍正九年(1731),迁居锡喇木伦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寻又先后移驻喀尔喀河、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

  • 元韶

    ?—559东魏、北齐大臣。字世胄。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彭城王※元勰孙,无上王元邵子,孝庄帝※元子攸侄。好学,英容仪。初避尔朱氏之难,匿于嵩山。后为孝庄帝访获,袭封彭城王。北魏永熙三年(534),孝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东接达里冈爱牧马场界,西至西尼察鄂博接本部左翼后旗界,南接四子部落旗界,北至巴噶哈台接本部左翼后旗及左翼中左旗界。有佐领1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

  • 余莫弗瞒咄

    南室韦诸部首领的称号。一作“余莫不满咄”。室韦族在南北朝(420—589)时分南室韦、北室韦等五部(隋代各又分裂为若干部,凡25部),北室韦诸部首领称※“乞引莫贺咄”,南室韦诸部首领则用此称号。死后由

  • 新国

    即“丸都城”(129页)。

  • 狄䝠邽冀之戎

    古族名。春秋战国时分布于渭水上游地区,陆续为秦所并。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秦设陇西郡,于其北筑长城以统治之。参见“狄戎”(1104页)、“䝠戎”(2578页)、“邽戎”(1300页

  • 乌日莫

    见“奶皮子” (646页)。

  • 乐都会宁伯李英神道碑

    明代土族土司※李英碑。在青海民和县享堂,今存。碑第一行书:明故前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李公神道碑。次三行为撰人名。后一行题大明成化十一年岁次乙未(1475)春口口望日立。李英青海民和上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