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拉·比拉勒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成年时就读于伊犁经学院。结业后,充清真寺“伊玛目”。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农民起义。十年(1871),与各族人民一起抗击沙俄侵占伊犁。著有《艾孜勒亚提》、《纳孜古姆》(一译《娜孜古穆》)、《在中国的圣战》、《长帽子玉素甫罕》等长诗。是19世纪维吾尔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成年时就读于伊犁经学院。结业后,充清真寺“伊玛目”。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农民起义。十年(1871),与各族人民一起抗击沙俄侵占伊犁。著有《艾孜勒亚提》、《纳孜古姆》(一译《娜孜古穆》)、《在中国的圣战》、《长帽子玉素甫罕》等长诗。是19世纪维吾尔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书名。亦名《华阳国记》。东晋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即今四川崇庆人)撰。凡12卷,附属1卷。书成于永和十年(354)。宋以后刻本渐多,现存本以明嘉靖张佳胤刊本和刘大昌刊本为最早,《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南北朝时宜都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是※廪君或※槃瓠的后裔。分布在今湖北宜都县清江流域一带。其地深山重阻,人迹罕至。南朝宋景平二年(424),其蛮帅石宁等1
明朝和元军的一次重要战役。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取元大都(今北京),北定中原。明太祖旋命大将军徐达等移师晋、秦,与副将军冯宗异等会合,取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二年五月,庆阳(今甘肃庆阳)元将张良
?—1148金宗室、大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完颜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大金国志》作第六子)。勇敢善战,早年从都统完颜杲追袭辽天祚帝于鸳鸯泺(今河北安固里淖),
藏语音译,意为“住在寺庙周围的人”,汉称“花户”。解放前四川省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对流入本地的自由民的称呼。与西藏地区的※“塔娃”相似。无份地,靠佃耕少量土地,佃磨房,当雇工和从事各种副业生产维生,无政治
傣语,意为“本地人”或“建寨最早的人”。解放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农奴中一个等级,约占傣族总农户的55%。原为傣族古老农村公社成员,后农村公社在封建化过程中遭到破坏,土地所有权被领主篡夺,
古运河名。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楚军败溃,追至云梦泽畔,时值冬十一二月,泽水浅落,无法浮舟师追击楚军,令人在扬水及附近沼泽间开凿了一条运河,故称。
汉末至晋初并州匈奴五部首领。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魏王曹操留于邺,分其众为五部,每部立其贵族为帅,称“五部帅”。呼厨泉兄於扶罗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
见“贵州宣慰司”(1655页)。
参见“菁民”(19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