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比欢

比欢

毛南族民歌的两种形式。一般单独称为“”或“欢”。因其后分别带有“罗嗨”、“罗喂”的衬词,故统称为“比欢”或“罗嗨罗喂”。“”可以分为“比条”、“比单”、“比早”和“比三纽”四种,有七言、六言、五言、三言几种组句形式,若干句组成一章。一般押腰韵、脚韵或头韵;“欢”分为“欢条”、“欢早”两种,由五言四句组成一章,亦押腰脚韵。主要用于抒情演唱,内容包括生产生活、婚丧喜庆、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恋爱苦情、文化习俗等方面。是毛南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其叙事长歌《枫蛾歌》曾获1979至1982年全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

猜你喜欢

  • 中山武公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属白狄鲜虞氏,姬姓。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立为国君,称中山武公,建都于顾(在今河北定县),是初见于文献记载并拥有“公”衔的中山国君。据中山国方壶铭追述,武公之前,尚有文公。武公

  • 巴布顶

    1793——1825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和卓之子。早年与兄※张格尔寄居浩罕。后因不堪忍受浩罕伯克薄待,与张格尔相约脱逃。道光四年(

  • 东番记

    明代专门记述台湾高山族风土人情的叙事文章。作者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年间曾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抗倭,亲临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访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回大陆后撰成此文,详记高山族人

  • 绒敦玛微僧格

    1367—1449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学者。萨迦派住持显教之大德雅楚桑结贝的弟子。笃信系解派教授及修次第论,曾在拉萨北彭域地区建那烂陀寺,以十大经论立宗,讲说64部经典、40部经论疏释。平生唯以讲述佛经

  • 祖苏礼

    卫拉特蒙古习俗。“祖苏”,蒙古语意为“粘胶”。当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父母要同女方商定送“祖苏”礼和结婚日期。其礼品除一片粘胶外,还要摆以油馃子、酸奶子、茶、糖、酒、红枣等食物组成的宴席。数量多寡视男方

  • 王曾上契丹事

    即“上契丹事”(116页)。

  • 柳州峒氓诗

    描写柳州壮族生活习俗的律诗。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即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作于柳州刺史任内。内容描述当地壮族的习俗,提及“异服殊音”,喜包粽子,携带糯米饭上街,穿着鹅毛加树皮

  • 西魏废帝

    见“元钦”(228页)。

  • 耶律斡

    见“耶律世良”(1308页)。

  • 沃伐

    见“龙仔”(4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