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比丁

比丁

①清代八旗编审人丁之称。其制3年编审1次。沿用“三年则大比”(《周礼·小司徒》)古制,原义即每届3年再次简阅天下民数、民实(指地亩、牲畜、房屋等生活资料数目。周代民间基层组织:五家立一“”,五比为一闾);又科举制度,每届3年乡试,亦谓之“大比之年”。此称,以“”为名,当包括“基层组织内人丁”和“比较”这双重意思。乾隆四年(1739)定,八旗遇比丁之年,将18岁(清初曾作16、15岁)以上者核明入册。六年,为杜绝逃避差徭,又定身满5尺以上者入册。八年(1743)定,遇比丁之年,造具《丁册》(又名比丁册)。 ②清政府对蒙古各盟旗定期编审壮丁制度。每3年以旗为单位编审1次。多在会盟时举行。凡男子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者皆列入壮丁,有当兵的义务。每苏木以150名为定额,其中50名为常备现役兵,其余100名为预备役兵。比丁时,将所有壮丁姓名、年龄、登记入档,由上级指派人员按旗原有比丁数、新添和除名壮丁数加以核实后,报盟转呈将军、都统,送理藩院备案。民国六年(1917)废止。

猜你喜欢

  • 基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旧他称“攸乐,清文献称之“三撮毛”。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基诺山)。18021人(1990年)。其族源,一说从基诺山北部附近地区迁来;一说源于由北南

  • 中俄恰克图条约

    继《中俄布连斯奇条约》之后续订的界约。《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俄国声称其中个别条款与原议“不完全相附”,拒绝接受,复经两国全权使臣会商,于雍正六年(1728) 6月25日在恰克图签订此约。也称中俄《喀

  • 阿玛王

    ①满语音译,汉译言父王。指清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顺治五年(1648)十一月,世祖福临加封“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阿玛王一词,盖从此出。一说福临居宫时待多尔衮,必有此称。清初一些来华的外

  • 大宗正府

    元代掌理刑政之官署之一。世祖至元二年(1265)置。仁宗时改为宗正府。顺帝至元元年(1335),复为大宗正府。置札鲁花赤(断事官)若干员,会决庶务,以宗王为府长,余皆御位下及诸王之有封国者充任。亦有怯

  • 翁木

    见“做水鬼”(2072页)。

  • 巴达哈伤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魏书·西域传》作弗敌沙。《大唐西域记》作钵铎创那。《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钵创那。《新唐书·地理志》作拔特山。《册府元龟》作勃特山。《往五天竺传》作蒲持(特)

  • 抹骨登兀没灭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穆宗※延昌宫。此词语由三部分组成,“抹骨登”又译作“抹骨古等”,是宫下有一※瓦里即为是名;还有一瓦里名

  • 元亨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85—年?。

  • 云南记

    即“蛮书”(2272页)。

  • 出空格

    见“祝孔革”(1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