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楚琥尔乌巴什

楚琥尔乌巴什

?—约1684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作楚琥尔、书库尔、楚库尔。绰罗斯氏。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喇第三子。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等地。17世纪20年代初,曾参与反对硕垒乌巴什的斗争。明天启五年(1625),弟秦台吉卒后,为争夺遗产,与昆弟拜巴珠发生争执。经杜尔伯特部首领达赖台什与父哈喇忽喇居中调解,无效,双方交战。在土尔扈特部墨尔根特默奈等的支持下,执杀拜巴珠。哈喇忽喇怨其无义,率兵1万进攻,战争持续数年,致使卫拉特各部产生裂痕。清崇德五年(1640),参加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顺治三年(1646),附和硕特部固始汗通贡于清。八年(1651),随咱雅班第达进藏谒五世达赖喇嘛,奉献布施。十年(1653),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死后,支持其子僧格与异母兄车臣争战,并与僧格一起抵制俄国侵略,拒绝效忠俄国。康熙五年(1666)秋,怒斥沙俄使节库尔文斯基敦促其向俄国称臣纳贡的无理要求。十二年(1673),击退噶尔丹袭击。寻与五子罗卜藏额琳沁被执,长子巴噶班第被杀。后死于噶尔丹军中。

猜你喜欢

  • 登龙坎

    门巴语音译,亦作敦龙坎、敦龙庆,意为“送鬼”。旧时门巴族本教巫师之一。民主改革前流行于墨脱门巴族地区。由男性担任。承师传。无专门法衣法具。主事送鬼治病。作法时,在村外草坝上或河溪旁供酒肉、粮食及病人衣

  • 太和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五铢钱重五铢(汉时二十四铢合一两,十六两合一斤),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东汉、蜀汉、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皆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

  • 博罗塔拉

    清代新疆地名。见《清高宗实录》等书。蒙古语,意为“银灰色草原”。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乾隆三十六年(1771),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同年六月丁亥,乾隆帝诏谕:将该部安置于额尔济

  • 片马抗英斗争

    清代云南傈僳族人民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片马等地的斗争。片马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元属云龙甸军民府,明属永昌府茶山土司,清代并入保山县登埂土司辖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

  • 阿邻帖木儿

    元朝大臣。又作阿林铁木儿、阿怜帖木儿。畏兀儿人。秘书太监※阿的迷失帖木儿之子。善蒙古文,多闻识,历事数朝。由翰林待制累迁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仁宗时(1311—1320年在位),奉诏译《贞观政要》、

  • 契丹女尸

    1981年在内蒙古察右旗豪欠营湾子山辽墓中出土。女尸头戴镏金面具,身穿丝绸葬服,有棉,有单,有长袍、短衫、棉腰、衣裙、手套和软靴等,主要为罗、绢和绉纱等制品,其中不少丝织品保存完好。贴身为铜丝网络,网

  • 撞令郎

    西夏军队之一种。在战争中俘获的汉人,抽其健壮勇敢者编为前军,称此。

  • 大彰可

    见“脱原保”(2081页)。

  • 花教

    汉籍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的俗称。因寺院外墙饰以红、白、黑三色花条,故称。藏传佛教文献多不用此称。详见“萨迦派”(2007页)。

  • 渔箔

    京族渔民的主要捕鱼工具。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山心、巫头岛一带。传说200年前就已使用。用木条和细竹蔑在浅海滩上围插而成。结构分头、身、尾三部分,形状似龙虾,头大,身细长、尾圆小。头部宽大,伸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