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桄榔面

桄榔面

壮族地区特产食品。亦称桄榔粉。产于广西南部龙州凭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终年无霜雪地带。出自桄榔树(亦称砂糖椰子)。制法:春夏间,把树干砍倒,剥皮,取其髓心,切成碎片,捣成粉末,装入布袋,放在水缸中反复搅拌揉挤,如土法做豆腐一般,淀粉便随水从布袋缝中流出,经两次沉淀,捞出湿粉晒干,即成灰白、细滑、闪光的桄榔面。吃时,加入适量白糖,冲开水,搅拌,便如藕粉糊状的甜食品。其味异香可口,无怪味,每棵树可提炼面粉10~100斤不等。为民间消暑甜品,药用有清肺解热、止渴生津功能,可治疗伤寒、痢疾、咽喉炎及小儿疳积、发烧等疾病。已有一两千年历史。汉《杨雄赋》即提到“面有桄榔”。南朝梁任昉(460—508)著《述异记》载:“西蜀石门山有树名曰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饼食之,与面相似,因谓之面榔面焉。”唐刘恂在《岭表录异》中云: “桄榔树生广南(今广东、广西)山谷,……此树皮中有屑如面,可为饼食之。”药用价值,宋、元、明、清多有记载。

猜你喜欢

  • 湖广通志

    书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巡抚徐相国等五人受命主纂,布政使司参议宫梦仁、姚淳焘等协修,参加者达60余人。80卷,附图考1卷。成书于二十三年(1684)。体例遵十一年(1672)颁布之《河南通

  • 拉马驹

    土族语称“苏·哈达”,意为“附加聘礼”。汉语称“奶母钱”。旧时青海互助县土族婚俗。相传古时“苏·哈达”为1匹3岁马驹,拉之作为附加聘礼,故名。后乃以钱物代替。婚礼席间,先由执客代男方主人向红仁其(或译

  • 羯胡

    即“羯”(2529页)。

  • 史记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

  • 蒲察鼎寿

    金官员。本名和尚。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曷速河人。女真族。蒲察氏。金章宗钦怀皇后父。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尚金熙宗女郑国公主为妻。海陵王时,累官器物局使。大定二年(1162),加驸马都尉。后历

  • 傈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74856人(1990),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兰坪县,其余散居于丽江、迪庆、德宏、保山、大理、楚雄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西昌等地,与纳西、

  • 怯台

    ①西域古地名。见《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三年(1286)正月在此立驿。今新疆且末县东南哈达里克。 ②蒙古国将领。又译客台、可忒、迄忒。兀鲁兀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术赤台子。材武过人。初与父从铁

  • 失吉忽秃忽

    见“忽都虎”(1489页)。

  • 公事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汉人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