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语

柯尔克孜语

我国柯尔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黑龙江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14万多(1990年)。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地有247.3万(1989年)人使用这种语言,汉语习惯上称之为“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在类型上属于粘着语。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短元音;除a和i外,其它6个各有一个相应的第二性长元音;元音和谐十分严整;有23个辅音音位;有些辅音清浊对应;词首的dʤ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j相对应;没有辅音w、h;词首一般不出现复辅音,词尾可以出现少量的复辅音;重音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多数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因元音和谐律的要求不论是宽元音性的还是窄元音性的都有四种元音不同的变体形式;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和谓语性人称的范畴;形容词有加强和弱化形式,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个等级;缺少量词,数词通常可以直接用于名词之前;有后置词;动词有数、人称、态、时、式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有特有的助词ele“只、仅”;有由动词加r—a/—j再加elek“未曾……的”构成的过去时形动词否定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根词多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合成法;畜牧业词汇十分丰富;阿拉伯语、伊朗语借词较少。柯尔克孜语以克孜勒苏河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是文学语言的基础方言。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也有南北两大方言,北部方言是其标准语的基础方言。现行的柯尔克孜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右向左横写。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现行的吉尔吉斯文是一种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二庭

    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袭单于位,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遣使奉献匈奴地图于汉,为单于所疑,惧诛,起所领南边八部众备

  • 哈尼语

    我国哈尼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以东、元江以西的广大地区,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若干县内。使用人口约110多万。在境

  • 大康Ⅲ

    辽朝大臣。渤海后裔。辽开泰年间(1012—1021),官至南府宰相,出为知黄龙府。为政善绥抚,今辽河地区诸族皆怀服。曾主动向辽请取女真蒲鲁毛朵部境内渤海人,领兵至大石河驼准城掠得数百户以归。

  • 丹巴达杰

    1771—1834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尖扎日兰地方之阿嘉家族。由赤·阿旺却丹确认其为自己伯父之转世。于夏琼寺和色拉寺结扎仓求学,获林赛学位。聆听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之教诲。任护理华曲寺堪布

  • 宴台碑

    见“女真进士题名碑”(149页)。

  • 喀喀穆

    ? —1668清朝将领。又作喀喀木。满洲镶黄旗人。萨哈尔察氏。塘噶里之子。先世居乌喇部。崇德三年(1638),授吏部理事官。五年,从征虎尔哈部。七年(1642),随征明松山。八年,擢吏部参政。屡从征战

  • 辛柱

    清朝武官。镶黄旗包衣满洲人。富察氏。世居讷音地方。公主下嫁察哈尔王子布尔尼,以其为长史。康熙十四年(1675),察知布尔尼谋叛,密遣弟阿济根赴京呈奏。旋布尔尼叛,速回京领兵击之,事平,以功授二等阿达哈

  • 哲里木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哲里木,山名,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清代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4部10旗在此会盟,故名。地处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邻接辽宁、吉林两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南部属辽河平原

  • 兀鲁思别吉

    组合词ulusbigi音译。 “兀鲁思”(ulus),蒙古语,原意为“百姓”、“大众”,后引伸为“国家”和“领民”、“领地”。“别吉”(bigi~begi),蒙古语意为“公主”,蒙、元皇室及诸王之女称

  • 苻洪

    285—350十六国时期氐族首领。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西戎首领。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晋书》称其“多权略,骁武善骑射”。时值永嘉之乱,常散家财,召集谋士商讨安危变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