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干贞

杨干贞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义宁国君主。一作杨干真。白蛮(白族先民)大姓。和村(在今云南宾川县)人。《南诏野史》传其为南诏王隆舜私生子,其母带孕适渔人杨氏,故为杨氏子。长仕郑氏大长和国,官至剑川(胡蔚本《南诏野史》误作东川)节度使,遂擅军政大权。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一说二年),入朝杀君主郑隆亶,灭大长和国欲自立,恐众不服,立清平官赵善政为主,“使尽诛郑氏子孙”,是为赵氏大天兴国,居功自恃。天成四年(929),被赵善政疏远,“贞所有请乞,辄不许。干贞恃功怨望,遂赂结诸臣,废善政而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国,年号兴圣(诸书不一,或作光圣、先圣、元圣等),追封其父为“宣德大王”,铸铜观音像,供于崇圣寺塔内。后唐长兴二年(931)又改元大明(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云其先后使用光圣、皇兴、大明、鼎新、建国年号,诸书不一)。“在位贪暴特甚,中外咸怨”。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攻之,急命其弟杨诏等五人率兵抵御,兵败被迫出逃义督(今剑川)。四年(939),获段思平赦免,被废为僧(《滇载记》谓其“走死”;《滇云历年传》则云其“败走永昌自缢死”)。谥号肃恭皇帝。一说在位仅2年,被其弟杨诏(杨明、大杨明)所篡,亡于段思平者为杨诏。姑存此说备考。

猜你喜欢

  • 茶马之族

    见“纳马之族”(1271页)。

  • 汉城

    辽代为安置俘获之汉人而建的居民点的统称。唐末五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继任者多次南下华北,俘虏大量汉人北归。为了安置这些汉人,命其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草原上建立许多居民点,“置州县以居之,不改中国

  • 阿旺班贡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原系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之内侍。康熙五十五年(1716),被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委为襄佐。后奉达赖喇嘛遣进京贺年。自此,每年选派堪布、昂��各1员,于年底入

  • 杀虎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5路驿道之一。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内阁学士德珠负责建立。杀虎口因在西,称为西口。从北京至杀虎口930里设14站,从杀虎口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210里,除杀虎口内地所设1站外,

  • 卧尔托彦

    即“倭尔托彦”(1889页)。

  • 把都儿黄台吉

    见“布延巴图尔鸿台吉”(473页)。

  • 伊里布

    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

  • 托津

    1755—1835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知亭。尚书博清额子。以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嘉庆四年(1799),署副都统。奉命将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需所用银两解往达州。次年,

  • 奥屯良弼诗碑

    女真文字碑刻。刻石年代不详。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现于山东蓬莱,原在城内佑德观,后移入蓬莱阁天后宫。高60厘米,宽70厘米。正面刻女真文,上下款为楷书,各1行共27字,指明诗作者与立石人;正文为行书,

  • 青海喀尔喀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喀尔喀人专称。首领为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多尔济阿喇布坦伊勒登之裔。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别编旗分佐领。授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牧地在青海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