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墓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墓。在云南洱海之滨大理市下兑村,占地4340平方米。同治十一年(1872)杜文秀被杀后,身首异处,葬此。1917年杜氏之女修墓立碑。1985年重修,按回民习俗,墓为南北向,东西有两块大青石图案,南北各一块大理石碑,前碑刻“大元帅杜文秀之墓”,后碑刻阿拉伯经文。墓围由38套青石栏杆组成。墓地庄严肃穆,具有民族特色。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撰写《杜大元帅墓碑》,详述杜文秀生平事绩。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墓。在云南洱海之滨大理市下兑村,占地4340平方米。同治十一年(1872)杜文秀被杀后,身首异处,葬此。1917年杜氏之女修墓立碑。1985年重修,按回民习俗,墓为南北向,东西有两块大青石图案,南北各一块大理石碑,前碑刻“大元帅杜文秀之墓”,后碑刻阿拉伯经文。墓围由38套青石栏杆组成。墓地庄严肃穆,具有民族特色。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撰写《杜大元帅墓碑》,详述杜文秀生平事绩。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颇剌淑”(2139页)。
赫哲族的历法。流行于黑龙江富锦市等地。一年分为12个月,月无大小,皆为30天。记日方法,用30根小木条或竹片,削成同样长、宽、厚,中间穿孔聚拢到绳的一头平挂起来,过一天向绳另一端移动一根,移完为一月。
唐代南诏书法家。一作张志诚。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为“云南大理僰人”(白族先民)。师范《滇系》则谓之善阐(今昆明)人。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白人风俗》载,白人中,“其俊秀者颇能书,有晋人笔意。蛮文曰:
见“马湩” (159页)。
北魏孝武帝(出帝)元修年号。532—534年,凡3年。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三年(1316),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驸马始封。其子帖睦尔普化、篯吉、太平奴以及月鲁帖木儿及其子桑哥等先后袭封。
契丹地方官署名。简称“户部司”。掌管东京道(治所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财政。置官有:户部使、知户部司事(又作知户部使事)、户部使判官等。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
契丹部族名。原名※奚族三营(氏族)之一,契丹开国前后被攻降,成为契丹著帐(皇族宫帐)奴隶,设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34部之一。部民取得平民地位。改
蒙古等游牧民族以马乳制作的一种传统饮料。蒙古语称“额速克”、突厥语称“忽迷思”,汉译“马湩”,俗称“马奶子”或“马奶酒”。起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代匈奴人已饮用湩。蒙古族尤普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漏籍户系指过去从未著籍的人户,他们要重新登录著籍,交纳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