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墓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墓。在云南洱海之滨大理市下兑村,占地4340平方米。同治十一年(1872)杜文秀被杀后,身首异处,葬此。1917年杜氏之女修墓立碑。1985年重修,按回民习俗,墓为南北向,东西有两块大青石图案,南北各一块大理石碑,前碑刻“大元帅杜文秀之墓”,后碑刻阿拉伯经文。墓围由38套青石栏杆组成。墓地庄严肃穆,具有民族特色。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撰写《杜大元帅墓碑》,详述杜文秀生平事绩。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墓。在云南洱海之滨大理市下兑村,占地4340平方米。同治十一年(1872)杜文秀被杀后,身首异处,葬此。1917年杜氏之女修墓立碑。1985年重修,按回民习俗,墓为南北向,东西有两块大青石图案,南北各一块大理石碑,前碑刻“大元帅杜文秀之墓”,后碑刻阿拉伯经文。墓围由38套青石栏杆组成。墓地庄严肃穆,具有民族特色。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撰写《杜大元帅墓碑》,详述杜文秀生平事绩。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9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碧鲁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署建昌镇越巂营守备。三十八年,随定西将军阿桂进讨大小金川土司叛乱,降服索诺木。叙功擢宁越营都司。后擢副将、总兵。四十六年(1781
明清时湖广土家族土司名。明洪武六年(1373),以忠建长官司改置。升墨池为宣抚使(治今湖北宣恩县东南)隶施州卫。元时为忠建军民都元帅府。元末,明玉珍因之。明洪武五年,元帅墨池遣子驴吾归明,纳元所授金虎
辽太祖大圣大明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年号。亦作神策。916—922年2月,凡7年。
为中尼边界之嘎拉大山的纳山口。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游击张志林、噶布伦丹津等奉驻藏大臣和琳令,在此山口设立鄂博,与廓尔喀分界,此山口属西藏萨喀营官管理。同治四年(1865)印度测量局土著测绘员潜
旧婚俗之一。又称台拉各、脱俩。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休妻”。流行于西北等地维吾尔、回、东乡、撒拉等信奉伊斯兰教各族中。当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时,若丈夫对妻子说一次“塔拉克”,彼此便解除夫妻关系。倘要再恢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书之一。察哈尔主席宋哲元监修,梁建章总纂。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书,铅印,28卷。1966年6月文海出版社出版,共2558页。卷1—7为疆域编卷,8—10为物产编,卷11—21为
见“石抹仲温”(455页)。
傣族传统民族武术。流传于各傣族聚居区。是傣族男子为防卫和文娱体育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拳法多用下肢力量,矮桩步法,拳架较小,有完备的套路,技法多模拟猿猴、孔雀等动物动作。演练时常以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节
?—640唐代西突厥南庭可汗。阿史那氏。※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子。贞观十三年(639),其父在乙毗咄陆可汗与吐屯俟利发合攻下,走死拔汗那(今费尔干纳),同年,为弩失毕五部首领拥为可汗。次年死。
明代云南陇川傣族首领。明朝平定麓川之初,即行归附,任陇川宣抚司(治今云南陇川县西南巴弄)同知,正统十二年(1447),以原宣抚使恭项肆杀无辜,刻虐人民,致使陇川为乱。明廷以其为群众信服,命代为宣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