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颇族

景颇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有景颇、载瓦、浪峨、喇期等支称。共有119209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梁河、陇川、潞西、瑞丽5县和畹町镇,还有部分散居于泸水、昌宁、耿马、澜沧等县。此外,在缅甸、印度等国也有分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分景颇语(属景颇语支)和载瓦语(属缅语支)。本世纪初曾使用过用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流传不广。传说其先民曾活动在青海地区,后逐渐南迁至藏东南、川西北及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上游地区。唐时为“寻传”部落的一部分,以采集狩猎为生。元代多以“峨昌”称之。近代有称其为“山头”。解放后统称景颇族。从公元8世纪以后至14世纪,一些居于河谷平坝的景颇族人已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但据元李京《云南志略》载,一些居于山区的仍“不事农田,入山林采草及动物而食”。15世纪后又逐渐移居德宏地区,主要从事刀耕火种,后因受当地傣、汉、阿昌等民族先进生产技术影响,出现旱地犁耕农业,到18世纪又学会种植水田。随着生产力提高,土地所有制也从公有向私有转化,在景颇族社会原先带有原始公社色彩的山官制也随着私有制发展不断演变,有些地区出现了具有封建领主性质的山官,一些地区因受汉族影响,逐步向封建地主经济过渡,但发展总的趋势十分缓慢。到解放前夕,除部分地区外,大部分仍处于过渡状态,原始公社制残余仍比较浓厚。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有转房制和妻死续娶妻姊妹习俗。流行单向姑舅表婚制,因其世代相传,形成固定的“姑爷种”和“丈人种”缔婚集团。通行幼子继承制。信奉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盛行占卜、巫术。行土葬,得为死者举行送魂仪式。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不分男女,能歌善舞。传统节日有“木脑”和新禾节。富有反抗精神,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掀起反抗山官的武装起义,在一些地区推翻了山官统治;19世纪90年代与傣、汉等民族一起先后两次反抗英帝国主义入侵陇川;20世纪40年代初又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大力发展生产和文教卫生事业,过去的落后面貌有了明显改变。

猜你喜欢

  • 骨都侯

    匈奴官名。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始置,分左右。由异姓名族呼延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等贵族充任,其号世袭。位在谷蠡王之下,为单于辅政近臣,主断狱讼,当决轻重,裁处之案面报单于,无文簿记录

  • 宰牲节

    节日名。回族及信仰伊斯兰教之民族的三大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意译。又称“古尔邦”节,系阿拉伯语“牺牲”、“献牲”,即“宰牲献祭”之意。西北地区又称“献牲节”、“忠孝节”。俗称“小尔德”节或

  • 予成

    ?—485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通典》作“子成”。郁久闾氏。※吐贺真子。北魏和平五年(464),父卒,继位,号“受罗部真可汗”(意为惠王)。仿中原王朝制度,建年号永康,为柔然汗国建年之始(一说450年

  • 职德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康宗完颜乌雅束时(1103—1113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厮故速有异志,康宗于甲申年(1104)遣完颜斡带征服之。

  • 夙繇

    见“仇由”(320页)。

  • 随缺地

    旗地分配之一。清廷按照八旗官员品级、兵丁差务的不同而分别拨给一定数额的地亩,即以官兵之“缺”(职位)的高低而定其旗地的数量。如头、二等侍卫(三、四品),每员给以10名壮丁地(每一壮丁地为30亩);前锋

  • 夏鲁寺

    藏传佛教寺院名。位于西藏日喀则东南。宋元祐二年(1087),由僧人杰尊喜饶迥内创建。因寺区多生名为“夏鲁”之野草,故名。元时设夏鲁万户,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府址即在该寺。由把持该寺的地方势力阿氏家族

  • 改土归屯

    清朝废土司设屯官的措施。通行于四川藏族地区、青海撒拉族地区等。乾隆(1736—1795)年间,清政府镇压四川杂谷、嘉绒及大小金川土司后,废除土司制,设屯官统治其地,屯设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武职,依

  • 咄吉

    参见“始毕可汗”(1550页)。

  • 阿史那斛勃

    ?—650唐代东突厥贵族。※突利可汗族人。阿史那氏。世为小可汗,建牙金山(今阿尔泰山)之北。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败亡后,被突厥余众推为大可汗,臣于薛延陀。为人沉果有智谋,为薛延陀可汗夷男所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