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米语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彼此通话有困难。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云南兰坪县箐花普米语为例。语音特点是:有复辅音22个,由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的有15个,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的有7个。有43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4套,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唇齿部位的擦音。有19个单元音,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复元音以后响为主,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少量前响复元音和三合元音,数量和出现频率均低于后响复元音。没有辅音韵尾。有高低两个声调,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语法特点是:形态较丰富,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0类。名词有双数和多数语法范畴,也可在名词后加词尾表示指小。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种,后3种均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表示领格和施动格的语法意义。反身代词用重叠人称代词词根构成。量词较丰富,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趋向、态、式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元辅音屈折变化、添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形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无级范畴,基本形容词经常用叠音形式。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7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面,代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以单音节或由单音节构成的合成词为主,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主谓、支配等,也有加词头、词尾构成的,但不大能产。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汉语,北部方言也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但宗教内容居多。

猜你喜欢

  • 耶律伊都之叛

    见“余覩之叛”(1100页)。

  • 迈买的明

    约1815—1869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称卡塔条勒、卡提条列。“卡塔”意为“大”。“条勒”或“条列”意谓“首领”。也称伊山汗和卓。玉素普和卓长子。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伙同克齐克罕、塔

  • 兀浑察

    ?—1293元朝将领。蒙古札刺儿氏。蒙古奥鲁官※拜延八都鲁孙,外貌台子。世祖至元六年(1269),袭祖父职,代领其军。从也速带儿征诸蛮。十六年,从征叛王笃哇于斡端(今新疆和田),有功。二十一年,奉诸王

  • 布延

    ?—1651清初将领。蒙古族。郭尔罗斯特氏。蒙古察哈尔部人。初任察哈尔部塔布囊。天聪元年(1627),归附后金,隶满洲正黄旗。先后随军征栋奎部、克什克腾部,攻明边,以功授牛录章京世职。九年(1635)

  • 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

    即“沙钵略可汗”(1131页)。

  • 天鹅炙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即烤天鹅肉。蒙古草原多湖泊,夏季气候舒爽,鱼、虫丰富,为天鹅等鸟类度夏栖息、繁殖之优良场所。蒙古等游牧民族善骑射,乘时出猎天鹅,以火烧烤,肉质鲜美。元代被宫

  • 尚波于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落首领。居夕阳镇(今甘肃甘谷境)。常率众与宋争夺渭水南岸森林,毁宋之采造务,被边将高防弹压。建隆三年(962),为新任知秦州吴廷祚所招纳,受赐锦袍、银带。后,向宋献伏羌

  • 巴儿思渴

    见“八儿思阔”(26页)。

  • 塔尔海

    蒙古斡亦剌部贵族。亦称塔剌海古儿干(驸马)。不花帖木儿孙,札乞儿古儿干之子,伊儿汗国旭烈兀内侄孙。任伊儿汗国斡亦剌千户长(一说万户长)。曾先后娶旭烈兀女忙古鲁干及孙女阿剌忽都鲁为妻。元贞二年(1296

  • 上司起义

    清代后期布依族农民起义。因起义地点在贵州独山州丰宁上长官司(简称“上司”),故名。清咸丰四年(1854)初,布依族农民领袖杨元保之父因抗捐被捕入狱而死,当地农民奋起,共推其子斋教(白莲教教派之一)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