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标语

普标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分布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和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部分村庄中。普标人口不多,在国内约300余人,在越南仅150多人,他们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有些人还会说壮语或苗语。普标语内部一致,彼此都能通话。铁厂乡洞渡村普峰寨的普标语有48个声母和140个韵母。多数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其中前a、后a是对立的音位,且各分长短;i、u、щ除了单纯的长、短对立外,还有带过渡音的韵母;塞音韵尾除一p、—t、—k外,还有—?;有5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还有一个变调和一个轻声调,故普标语是本语支中语音结构最复杂的语言。从词的结构来看,除常见的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带前缀的词也相当多,带不带前缀或带不同的前缀都可以区辨词义。普标语的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一般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表示数量的定语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其他定语多在主语、宾语的后面,在多重修饰结构中,指示词总是在最后;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后的都有,在前的多为汉语借词,在后的大都是固有词,普标语的否定副词都放在谓语的前面,这点与仡佬语、拉基语和布央语不同。普标人传说他们的祖先住在广南府普梅大洞(今属富宁县),后来才陆续迁往麻栗坡和越南边境的。从普标语和布央语共同的特点比较多,它们都保留了—p、—t、—k等塞音韵尾,同源词也稍多等情况来看,普标人和布央人过去可能有过较多的接触。

猜你喜欢

  • 孟定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唐为茫蛮部重要分布地,元明为傣族先民百夷所居。元至元(1264—1294)中,立孟定路,隶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司。治所即今云南耿马县西孟定。总管府建置年代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及三十

  • 交根钱

    民国时期广西凌乐县政府对当地瑶等民族一种敲榨性剥削。当地县府掌握一部分“官田”,若要租种,首先携带鸡、酒等礼物去县衙申请租种,主管人同意后给划出一块土地,按播种籽面积先收取若干银元(1斤种籽面积,收取

  • 卫钧

    渤海王国地方官。任铁州刺史。辽天显元年(926)一月,阿保机灭渤海国后,渤海一些州府纷纷举兵反辽。钧亦于七月率众起义。后遭辽大元帅耶律德光(后为辽太宗)攻,城破,起义失败。

  • 巴图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巴启色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诺海、巴雅尔拉瑚率众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自俄东返,驻牧珠勒都

  • 保活里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侏儒”之意。女真之初,民风纯朴,有以此命名者,如始祖函普之弟即名保话里,可能以身材矮小,故名。

  • 才约

    藏语音译,意为“差奴”。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藏族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囊生”相似,无任何生产资料,在农奴主家中终生为领主服务的奴隶。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差巴(支差的人)、堆穷(小户)以

  • 改篑

    清代画家。字再芗。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回族。画家改琦之子。继家学,工画,精鉴赏。所绘人物、仕女、花卉皆具其父风。代表作有《红玉醉颜图》等。

  • 施溶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以元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改置。治所位于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清兴,以知州田茂年归附,因其制,令仍袭旧职。雍正五年(1727),因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田永

  • 门隅

    地域名。藏语意为“门地方”。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7世纪时即属吐蕃政府所辖。9世纪以后臧玛王子的后裔,拉隆贝吉多吉之兄弟,曾先后统治门隅东西各地。13世纪初,蒙古太子阔端派兵入藏,势及门隅,头人皆臣

  • 邱不懃

    即“宇文丘不勤”(9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