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宁寺

普宁寺

①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普宁寺碑文》、《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皆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左右为钟鼓楼。继进为天王殿5楹,大雄宝殿7楹,供三世佛、十八罗汉。从殿后盘道而上,为大乘之阁,高36米。内供世界最大木质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重110吨。阁四周有五色浮屠,分列四大部洲,构成曼荼罗格局。4角复有一喇嘛塔,代表佛教四智。雄伟壮观。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藏传佛教寺庙。蒙古语称“图格默里阿木尔吉古鲁赫齐苏默”。位于喀尔喀蒙古科布多(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清政府拨银万两,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建成。红色围墙。山门有四大天王巨大塑像。佛殿北墙立有佛祖宗喀巴及观音像,两侧分立16尊“乃丹”(即罗汉)。寺内有乾隆皇帝敕立的石牌两块。喇嘛来自厄鲁特及明阿特旗。惇多克格隆任达喇嘛。为札萨克图汗部及赛音诺颜部纳鲁班禅呼图克图、札拉军札呼图克图及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轮流驻锡之所。经费由科布多地区提供。同治十一年(1872),回民起义时遭到破坏。

猜你喜欢

  • 左翼三万户

    明代东蒙古左翼三大部的统称。包括察哈尔(插汉儿)、喀尔喀(罕哈)和兀良哈(乌梁海)。与右翼3万户合称6万户。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率左翼3万户大败异宗领主所率的右翼3万户,统一蒙古。此后,大汗领

  • 哥勿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所在有二说:一说哥勿即高句骊东明王朱蒙以沸流国地(在今浑江上游)所置“多勿都”之“多勿”(高句骊语,“复旧土”之意),故址在今吉林省通化县境;一说其音近国内城,即今吉林省集安县之石城

  • 克默河卫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

  • 中元

    见“赛里舍”(2468页)。

  • 八字墩

    地名。又作八思墩、八丝墩。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所到达之地,在今青海省祁连县境内。明朝政府特颁发给其大头目管辖此草原的执照。广为流传的历史民歌对此地有如下描写:“走过了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穿过了万佛峡(

  • 恭图

    ?—1685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年(1665),由闲散授世管佐领。六年,补安亲王岳乐府长史。后历授参领、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十四年(1675),随军征吴三桂,奉命统蒙古兵驻守河南。旋率

  • 西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三。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昭莫多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一次重要战役。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尔丹领兵3万,犯喀尔喀巴颜乌兰地区(今蒙古国境内吉尔嘎兰图),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谋大举内犯。清圣祖玄烨见其“往来飘忽,踪迹无常”,

  • 发舞

    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人妇女一种传统独特舞蹈。参加舞蹈的人都有一头美丽的长发,舞时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相互挽起手臂,双手弯曲于胸前,长发散披于肩,起舞时边唱歌脚步边前后缓慢移动,并摇动身躯,动作由徐而急,

  • 叶林哈毕尔戛山

    即“额林哈毕尔噶山”(25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