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昭乌达盟

昭乌达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清代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8部11旗在翁牛特左翼旗境内昭乌达地方会盟,故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部为高原状山地,东部为丘陵性台地,西辽河上游老哈河及西拉木伦河流贯,草原广阔,农牧并重。清代直隶理藩院。其地垦放最早,蒙汉间土地及债务纠纷较多,外国传教士居中挑拨,光绪十七年(1891)曾爆发金丹道起义,旋被镇压。已垦地区多析县设治。民国时隶热河特别行政区(后改热河省)。现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之一,辖2县7旗,盟政府驻赤峰市。

猜你喜欢

  • 纳花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统兵官(“右榜大元帅”)。受※召片领命参加议事庭会议,为议事庭组成人员。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

  • 罗苴子统

    见“罗苴子”(1416页)。

  • 达马鼻骨德部

    以生女真人所置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鼻骨德部落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度使统领,隶南府

  • 归德千户所

    明代西北卫所名。其地元时为贵德州,属吐蕃宣慰司。入明后,于洪武八年(1375)正月改置归德守御千户所。治所在今青海贵德。是年五月,其地吐蕃诸部往河州(今甘肃临夏)市马,与明通互市。永乐九年(1411)

  • 耶律行平

    见“耶律资忠”(1319页)。

  • 罗罗

    部分彝族的自称。由对龙、虎的图腾崇拜而来,含有龙虎精神、勇猛顽强的意思。源出唐时,乌蛮(或称东爨)系统的卢鹿部,因方音不同,出现众多写法,如:㑩㑩、倮㑩、罗落

  • 莽依图

    1634—1680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兆佳氏。武达禅之子。顺治七年(1650),晋三等轻车都尉。十五年(1658),随征南将军卓卜特至贵州征明桂王朱由榔。十六年,进师盘江,败李定国军,定云南。康熙

  • 花连布

    ?—1796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姓额尔德特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擢蓝翎长。四十八年(1783),补湖北武昌城守营参将。五十五年(1790),擢贵州安笼镇总兵。六十年(1795)二月,解云贵

  • 番目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僧俗文武官员的统称。 《卫藏通志》有“番目”篇。乾隆五十七年(1792)规定藏内管兵武职官员设代本、如本、甲本、定本及边界营官,按级逐层管束丁兵。噶厦政府文职官员为噶伦、商上仔琫、商

  • 仡伶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伶、伶僚、峒人。始见于宋代。分布在沅、靖及辰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与宋以前的骆越有渊源关系。《龙胜厅志》载:“伶与侗同”。《融县志》也称“侗即伶”。语言大体与今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