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勒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徙毕恳忒村,与温都部人乌春相结,举兵反完颜部,兵败,被执,获宥,终不自安,徙居吐窟村,复与乌春、窝谋罕等结约构兵,又被擒献于辽,部众被并。此部族人后来皆以部名为姓氏。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金源郡。在女真族推行汉化过程中,斡勒氏多改为汉姓石。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徙毕恳忒村,与温都部人乌春相结,举兵反完颜部,兵败,被执,获宥,终不自安,徙居吐窟村,复与乌春、窝谋罕等结约构兵,又被擒献于辽,部众被并。此部族人后来皆以部名为姓氏。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金源郡。在女真族推行汉化过程中,斡勒氏多改为汉姓石。
古郡名。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分牂柯、建宁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北小维摩附近)。领县6。南朝宋移治漏卧县(今云南罗平县),齐移治西中县(今云南文山),梁末废。向为濮、僚、鸠等各族所居之地。
哈尼族传说中祖先的发祥地。据哀牢山区墨山、红河、元阳、绿春一带哈尼族传说,其先民原游牧于遥远北方一条江边的“努美阿玛”平原,后逐渐向南迁徙,分布于现今滇南等地。然其地望不详。
清代官名。满语汉译。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固山额真(满语音译,意为“旗主”,汉名称都统)下设五甲喇额真。每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统领官称甲喇额真”。
渤海王国置。号南京。为渤海15府之一。因置于渤海南境又近日本海,故名。领沃、睛、椒3州。治所在沃州,故址为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但亦有多说:一说在该道北青郡新昌附近,一说在咸镜北道镜城;旧说在今吉林省珲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二月,定边右副将军富德闻定边将军兆惠于喀喇乌苏被布拉呢敦(大和卓)、霍集占(小和卓)叛军围困,率军自乌鲁木齐挺进南疆。至巴尔楚克,与参赞大臣舒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人之靥”,即“酒窝”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熙宗时左司郎中三合者,又有徒单三合、乌古论三合、黄掴三合等。
春秋时白狄鲜虞人与晋国的战争。晋悼公(前573—558年在位)时,白狄东迁,进入华北地区,不断遭到晋国的压制和打击。周景王(前544—前520年在位)时,白狄肥、鼓为晋所灭,鲜虞人处于孤立之中。周敬王
?—1790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号额尔克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玛木特玉素普次子喀喇玛特和卓孙,※布拉呢敦、※霍集占从叔父。早年被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
①契丹帝王奖谕将士的一种礼仪。《辽史·国语解》称:“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对于亲近的外国首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此礼。《太宗纪》载,天显十一年(93
?—1385撒拉族土司始祖。旧名神宝,明初始改为韩宝,取“韩”与“汗”的谐音。青海循化(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受元封为积石州(治今循化县)世袭达鲁花赤(镇守官)。明洪武三年(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