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斯氏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太和年间(477—499)随孝文帝南迁洛阳。一说即是《隋书·铁勒传》中之斛薛氏。见于史籍者有北魏司空斛斯椿,北齐刺史斛斯显、侍中斛斯文略、舍人斛斯庆,北周有太常卿斛斯征、开府斛斯琏,隋有将军斛斯万善、兵部侍郎斛斯政,唐有斛斯师德等。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太和年间(477—499)随孝文帝南迁洛阳。一说即是《隋书·铁勒传》中之斛薛氏。见于史籍者有北魏司空斛斯椿,北齐刺史斛斯显、侍中斛斯文略、舍人斛斯庆,北周有太常卿斛斯征、开府斛斯琏,隋有将军斛斯万善、兵部侍郎斛斯政,唐有斛斯师德等。
1826—1874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正学。彝族。云南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人。原籍蒙化直隶厅南涧(今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李自摩村人,本姓“字”,因入赘李家而改姓。少时作奴仆。咸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下游,东北接甘肃省永登、天祝二县,东南邻土族自治县,南界化隆回族自治县。周秦时为西戎羌人居地,自汉代屯兵田设郡县始,“地随内属”。魏晋时,鲜卑人迁入。南北朝隶吐谷浑。隋置湟水
拉祜语音译。书名。云南省拉祜族民间文学代表作,著名长篇史诗。由《勐呆密呆》、《雅卜与乃卜》、《勐属密属》3部分组成。开篇铺叙天神“厄霞”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与万物,继而讲述雅卜与乃卜兄妹在狩猎采集的原始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扎凌山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卫治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右岸沙费斯克附近扎岭山之地。
见“阿灵泼”(1209页)。
侗族著名※风雨桥。又名永济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程阳村旁。1916年建成。全长64. 4米,宽3. 4米,距河床高16米(一说10.6米)。共有4孔5墩,每孔相距14.2米
明代藏区部落名。隶属四川松潘卫(治今四川松潘)。洪武年间(1468—1498),在其地置思曩儿簇长官司,任命当地首领为长官,治理政务。其族屡遣贡使赴京师贡马及方物,获回赐颇丰。详见“思曩儿簇长官司”(
?—996辽代将领。名又作吴留。字逊宁。契丹族。国舅宰相※萧斡子。史载其有胆善谋。辽圣宗即位时,统和元年(983)二月,娶承天太后三女越国公主延寿,拜驸马都尉,受任南面林牙,掌文翰。寻从宣徽使耶律阿没
汉末女诗人。又作蔡昭姬,名琰。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自幼博学多才,深通音律。16岁时嫁河东人卫仲道。不久夫死,无子,归母家居住。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战乱中为胡骑所虏(一说为
契丹部落。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阿大何(又作何大何)部发展而来。唐太宗时,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八部为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