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花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战利品作为礼物赠人也称撒花。指与、受双方而言。(2)指强行征索物品。《草木子》:“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黑鞑事略》:“其见物则欲,谓之撒花”。有诗歌云:“北军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3)凡人有远行,以草料饲驴马,也称撒花,欲使其致远不乏也。

猜你喜欢

  • 布顿佛教史

    书名。藏文佛学古典名著。又作《布敦佛教史》。全称《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别译称《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史》、《布顿佛教史》等。布顿·仁钦朱(1290—1364)著。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

  • 清安泰

    ?—180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费莫氏。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凉州知府等。五十八年(1793),官湖南衡永郴桂道。六十年,赴保靖等地抚辑苗众,以督饷功,赏戴花翎。

  • 满珲

    清代部族名。鄂伦春语译音。因所住地段黑龙江称“满古江”或“满珲江”,故名。俄国人因之。又称山靼、山旦、山丹、香旦。也有自称奥尔恰、乌尔奇等。居地在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奇集湖为中心,上自黑龙江右岸尼翁牛村

  • 被发

    见“披发”(1376页)。

  • 牙乎甫

    清末民初伊犁富商。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初,因不满清统治阶级压迫,1912年曾慷慨捐助伊犁起义军,对伊犁辛亥革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1917年时拥有资金60—70万。曾以私人财力维持当地物价。后投靠地方

  • 阿果

    见“耶律延禧”(1309页)。

  • 兀鲁特

    见“兀鲁”(107页)。

  • 云接寺塔

    见“摩云塔”(2526页)。

  • 阿柴虏

    十六国南北朝时,西北各族对※吐谷浑包括某些非吐谷浑部落的蔑称。源于匈奴对奴婢之称谓“赀”。柴、赀为同音异译。又称野虏。

  • 布壮

    壮族自称,意为“壮人”、“壮家”、“壮族”。详见“壮族”(8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