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排湾语

排湾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排湾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4万3千多,居住在台湾本岛最南端,以大武山脉为中心,包括屏东县三地、雾台、筏湾、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丹地、牡丹、满州等乡;台东县大武、土坂、达仁、金峰、太麻里、卑南等乡。分东南部和西北部两个方言。东南部方言分布在来义、太麻里、狮子、土坂等地,有来义、太麻里、狮子、土坂四个土语;西北部方言分布在三地、筏湾等地,有三地,筏湾两个土语。方言、土语间差别不大,相互能通话。排湾语有24个辅音,4个元音。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排湾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9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指示代词有近、中、远称,格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最高级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将来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同形),过去时;常体、进行体、一般完成体、过去完成体;陈述式和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在主语前,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宾语位于谓语之后,宾语可以位于主语之前或后,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名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后,代词、形容词、动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状语位于谓语之前。

猜你喜欢

  • 中国回教文化学会

    近代回族文化学术团体。1938年冬,由白寿彝、杨敬之、谢征波等人发起,在广西省桂林市成立。以阐扬伊斯兰教文化,翻译或介绍伊斯兰教著作为宗旨。会员20余人,多为著名回族学者和阿訇。1941年改名为“伊斯

  • 斡亦剌

    蒙元时期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汉文史籍又作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均系蒙语oirad异译。初分布于今德勒格尔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住地为八河流域。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为※“林

  • 乌尔衮

    ①(?—1697)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又作鄂勒衮。绰罗斯氏。杜尔伯特首领阿勒达尔台什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从准噶尔部噶尔丹进犯乌兰布通,兵败,率众三百余走图拉河界。三十六年(1697)

  • 努喇丽汗

    见“努拉里汗”(1263页)。

  • 玉树四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将赛、总举、鸦拉、戎模四部总称。玉树二十五族之四。先世为蒙古,常代表海南各土司支办供亿。驻通天河上游。东界娘磋、安冲、扎武属地,东南接拉休,南邻格吉。有百户4员、百长7员(一

  • 古乃

    见“耶律古乃”(1308页)。

  • 阿拜

    1585—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子。后金天命十年(1625)十月,与弟巴布泰、塔拜等征东海呼尔哈部北路,俘获1500人。以军功授骑都尉职。天聪八年(1634)四月,擢

  • 南益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则□”,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一。

  • 大隔蔑

    “隔蔑”,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大隔蔑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是宫下另有一抹里名“小隔蔑”。

  • 乌贪訾离

    西域古国名。王治于娄谷(今新疆呼图壁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0余,口230余,胜兵57。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1人。其国本为车师后王辖地,汉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