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沙喇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顺治四年(1647),以半个前程改称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1736),在原设公、侯、伯之下,又增设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五爵以从古制。遂以此爵改为汉名云骑尉。正五品。十六年(1659),又于此爵之下补列恩骑尉一爵(正七品)。此外,顺治八年(1651)又定,未入旗汉人得授此爵者,改称外所千总,正五品,寻即废止。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顺治四年(1647),以半个前程改称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1736),在原设公、侯、伯之下,又增设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五爵以从古制。遂以此爵改为汉名云骑尉。正五品。十六年(1659),又于此爵之下补列恩骑尉一爵(正七品)。此外,顺治八年(1651)又定,未入旗汉人得授此爵者,改称外所千总,正五品,寻即废止。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处”。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管理僧官的机墈。设仲译钦布(大秘书)4名,均为四品僧官。初凡僧官的培养、任免、升调,皆由其拟具名单,呈请噶厦转呈达赖喇嘛或掌办商上事务者核准任用。乾隆五十六
书名。清人物传记。80卷。分宗室王公、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吏、贰臣和逆臣8门,正传1979人,包括附传约2800人。是书不著编纂人,亦无序跋,不详其稿本来源,有人认为:(一)出于原国史馆编纂的《
元代地名。又译阔帖兀阿阑,阔迭兀(额)阿剌勒。位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南。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宫帐)设此。太宗、宪宗、泰定帝即位大典在此举行。《元朝秘史》一书亦在此写成。
见“铁骊”(1877页)。
见“乞烈尼卫”(125页)。
中国伊斯兰教回族寺。原名宁固寺。又称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十六年增建,以后又多次修缮。原有面积6千多平方米,现存3千多平方
见“松木儿台吉①”(1297页)。
见“烛偎水部”(1929页)。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182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斡郎氏。隶齐齐哈尔正蓝旗。嘉庆四年(1799),以骁骑校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旋升协领。十八年(1813),加副都统衔。二十五年(1820),授宁夏副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