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羯儿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讨秃发保周于番和(今甘肃永昌县),徙张掖民数百家于武威,因与诸将侵吞缴获,坐贪暴罪,黜为公。后统河西诸军袭柔然,至于漠南。七年,复王爵,加征西大将军。正平元年(451),与高凉王拓跋那获罪赐死。爵除。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讨秃发保周于番和(今甘肃永昌县),徙张掖民数百家于武威,因与诸将侵吞缴获,坐贪暴罪,黜为公。后统河西诸军袭柔然,至于漠南。七年,复王爵,加征西大将军。正平元年(451),与高凉王拓跋那获罪赐死。爵除。
元地方政区名。蒙古汗国于金哀宗天兴二年(元太宗五年,1233)灭东夏国后,于乙未年(1235)立开元、南京两万户府。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将两万户府更属辽阳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置开元路(一说金末蒲
见“无溪”(244页)。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译豁里。分布于今贝加尔湖地区。因与秃麻部错杂而居,故常并称火里秃麻。蒙古国建立后,与秃麻部一起降附成吉思汗。元代,火里秃麻为太仆寺所属
①旧时萨满祭具。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较盛行。铁制或铜制,呈圆锥形。分大小两种,大者系于萨满宽幅腰带上,小者执萨满手中。每逢※夕祭用大腰铃,※背灯礼用小腰铃。祭时,腰铃随萨满动作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音
见“碎叶水”(2351页)。
见“萧海瓈”(1998页)。
书名。丁谦撰。1卷。《辽史》不立外国传,外国国名杂载于部族、属国二表,百官志、兵卫志,尤以百官志所列王府甚多,既乏纪序,亦易有所缺略。作者因就上述表、志记载,广搜有关资料,勤加考证,力求注明今地所在,
清末武术家。河北沧州孟村镇人。回族。自幼随叔父(镖师李冠铭)学六合拳。刻苦好学,对六合拳门各类拳术、器械,无不精通,尤喜耍双刀。咸丰年间(1851—1861),被聘为天津卫海镖局镖师。后入叔父“成兴”
清光绪年间贵州苗官。号诚斋。湖南凤凰厅吉信人。苗族。咸丰年间(1851—1861)参加清军,随贵州提督田兴恕等镇压贵州铜仁、清溪、玉屏等地汉族号军及黔东南苗、侗农民起义军。同治、光绪年间,历晋为镇远知
金元时期的征兵制度。“签”亦作“佥”。凡汉军,有事则签取于民,事已则或亦放免。每遇战争或边事,民家丁男,凡强壮者,尽取无遗,曾激起人民强烈反抗。元光(1222—1223)末,备潼关黄河,又签军,诸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