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总制院

总制院

元代官署名。一作释教总制院。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封乌思藏高僧※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后升号帝师、法王),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设院使、副使各数人,其院使位居第二者,须经八思巴辟举以僧人充任。二年,遣官员从八思巴及其弟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白兰王恰那朵尔只(又作恰那多吉,1239—1267)于吐蕃之地行郡县制,调查户籍,设置驿站。于吐蕃全境依原建置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三处,一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约当今前藏、后藏、阿里以西之拉达克地区);二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约当今青海、甘肃及四川北部藏族聚居地区);三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约当今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藏族聚居地区)。宣慰使秩从二品。至元十六年(1279),元灭南宋前后,又在全国各地设置释教总统所等机构,任命陇西、四川、江南、江淮等地僧人为总统、总摄等僧官,管理当地寺院僧尼事务。二十五年(1288),尚书右丞相桑哥以总制院所统吐蕃诸宣慰使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应有所崇异,乃以唐朝在宣政殿召见吐蕃使臣故事,奏准改名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成定制。参见“宣政院”。(1746页)。

猜你喜欢

  • 皋林温禺犊王

    ?—85匈奴王。名佚。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间,率部驻牧于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地区。隶属北匈奴,屡与汉、南匈奴攻战。永平十六年(公元73),

  • 齐齐尔里克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赛音诺颜部24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地方而得名。东界土谢图汗部,南临大漠,西与北接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蒙古中路。地兼耕牧,有矿产及盐池。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伦办

  • 怀德县

    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东部西辽河北岸。明属福余卫。清为科尔沁左翼中旗地。旧名八家镇。同治五年(1866)划归昌图,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年(1877)改置怀德县,隶昌图府。为清末在内蒙古东部实行土

  • 蓝妙官

    清光绪朝广西壮族农民反抗土司首领。古零(今马山县境)人。壮族。光绪年间(1875—1908),古零土司对辖区百姓肆意苛索,民不聊生。十三年(1887),号召当地群众拒绝交纳各种摊派,并焚毁土司衙门。土

  • 和雇

    官府强行雇佣服役的措施。源于唐、宋,金、元沿之。元代,凡递运官物或各种工役,多向民间雇佣人夫、牲畜、车、船等服役。按户等高下、田产多寡轮流承担。运费按百斤百里计价,水旱运输不同,山地平川、顺水逆流各异

  • 乙旃氏

    高车十二姓之一,北魏宗族十姓之一。亦作乙干氏。原居于大漠之西。早在东汉时就投归拓跋鲜卑。据《魏书·官氏志》载,献帝拓跋邻七分国人后,“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即令其后裔统高车之乙旃部,以此为姓。孝文帝

  • 赤盏

    即“石盏”(447页)。

  • 吾祖

    见“嵬名兀卒”(2220页)。

  • 苏仆延

    ?—207东汉末年乌桓首领之一。又作速仆丸。史称其勇健多谋。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初,为辽东乌桓大人,有部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卷入中原军阀混战。中平四年(187),受汉叛将张纯诱使,连续扰汉

  • 忽失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所设。《满洲源流考》作呼济河卫,并说清代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300里有呼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