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怒族

怒族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共有27123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3县及兰坪县的兔峨,还有小部分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名称始见于明初《百夷传》,但其先民很早就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生息繁衍。今居于福贡县的自称“阿怒”和居于贡山县的自称“阿龙”,均说是怒江的土著,在古代与独龙族先民有密切亲属关系,现贡山怒语仍可与独龙族相通。居住碧江县的自称“怒苏”,据文献记载,其先民是唐代庐鹿蛮部的一支,居于今兰坪的澜沧江沿岸,后来越过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定居。元时称“潞蛮”,明以后称怒人。唐宋时先后受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17世纪后除受丽江土知府所属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的统治外,还受察瓦隆藏族土千总管辖。辛亥革命后在当地成立“殖边公署”,后又改“设治局”。没有本民族文字,有丰富的口头民间传说。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极大。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有“转房”习俗。过去男女均穿自织麻布,男子出外常佩砍刀、弩弓。妇女喜戴各种珠饰、银饰。解放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多以山地农业为主,工具简陋,耕作粗放,产量极低,普遍兼事采集和狩猎。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关怀下,经济、文化、卫生、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逐步改善。

猜你喜欢

  • 苾伽可汗

    见“毗加可汗”(1649页)。

  • 斡脱

    ①蒙古语音译。源于突厥语,意为“同伙”,特指突厥和回回商帮及其成员,蒙古国和元代引伸为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蒙古大汗至诸王、公主、后妃皆置斡脱,提供本银予回回商人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以牟巨利,称为“

  • 达涅尔

    见“达尼雅尔和卓”(738页)。

  • 主译者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为都译勾管作者。主持西夏译经事,常以国师担任。景宗时为国师白法信,惠宗时为国师白智光。在《西夏译经图》中智光端坐译场正中。

  • 扎勒特

    哈尼语音译,意为“捏团子”。即哈尼族春节。该族以十月为岁首,年节一般在十月的第一个龙日(或虎日)开始,节期6天。此时农作物收获完毕,猪肥时节,各家宰杀牲畜、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酿甜酒等共祭

  • 韦州监军司

    参见“静塞军司”(2419页)。

  • 额琳沁多尔济

    ?—1756清代蒙古王公。又作额璘沁多尔济。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第五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台吉旺辰多尔济随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乌梁海,复进

  • 孛端察儿

    传说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始祖。又译孛端叉儿。阿阑豁阿幼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十世祖。世居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源的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地区。传说为其父死后,其母阿阑豁阿感光所生,与兄不忽合答吉、不合秃撒

  • 彭波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境内那任秀玛地区,为从黄河南迁至刚察最早部落之一。相传200年前,从西藏拉萨彭波地方迁来四、五户牧民驻牧于今那任贡马地区,后原居黄南的刚察贡玛部落亦迁此。由于刚察贡玛部落内

  • 佛妆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妇女中流传的一种化妆术。据《契丹国志》:“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此黄物指栝楼(又写作蒌),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鸡肋篇》明载:“其良家士族女子……冬月以括(应为栝)蒌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