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见“匋钪冷”(1491页)。
原始的挖掘工具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乌乐文”。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过去鄂伦春人以游猎为生,辅以捕渔和采集。此工具以木为之,长约1米,直径3公分,将细头削成扁尖形,用以挖掘块根植
?—约1437明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韩撒都剌子。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袭职。宣德十年(1435),从征阿鲁台朵尔只伯等,以功于正统元年(1436)升任副千户,二
藏语音译,意“司膳堪布”。旧时专管达赖、班禅等藏传佛教大活佛膳食的僧官职称。秩从四品。后藏扎寺索本可补强佐缺;而孜仲可补索本缺,但均须经班禅与驻藏大臣协商委任。
见“伊帕尔汗”(808页)。
见“本雅失里”(489页)。
古地名。故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治附近,或指为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今有人根据对珲春县境内的考古调查认为,高句骊时代的栅城,应是珲春县城东北26华里处之沙齐(一作萨其)城。《魏书》记高句骊辖境东至栅城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
清代历算学家。清海藏族。19世纪初人。任青海同仁县拉加寺兴萨呼图克的司库总管。精通历算之学郑所著《时轮历精要》,(又称《商卓特桑热历书》)最为出名。系根据《白琉璃》及《日光论》,综合其要点写成,是有关
契丹地名。又作鸳鸯泊。一说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一说今内蒙古集宁市东南黄旗海。是泊时有两水,多水禽,尤以鸳鸯为最多,故名。自辽圣宗统和二十年(1002)以后,帝多幸此春猎,就地处理国务。《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