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土白山
见“麻达葛山”(2099页)。
见“麻达葛山”(2099页)。
政区名,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所辖6州之一(《辽史·地理志》既有荣州,也有崇州,荣州下不记沿革,而崇州下载明为渤海置州,故有清以来,大多认为辽之崇州即渤海荣州,但无定论,一说辽崇州为渤海属县置),领
?—472或473武都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保宗从弟(一作从子)。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受宋扶植的杨元和(保宗子)因势弱不能自立,投奔北魏。遂自称武都王于葭芦(
明代蒙古朵颜卫领主。成吉思汗部将※者勒蔑(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革兰台第八子。初部众300余,居界岭口(在今河北长城东段)塞北,受明封都指挥佥事。嘉靖(1522—1566)中,中,屡与察哈
1899—1958中国语言学家。字莘田,号恬庵。祖籍吉林宁古塔。满族。萨克达氏。隶正黄旗军籍,萨氏后裔分出罗、老、苍三姓,其出自三姓中之罗姓。后随满族入关,其父于宣统末年曾任宣武门城门吏(又称门领)。
古地名。秦属北地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迁至临泾(今甘肃泾川北),魏、晋因之。原为戎狄居地,郡有乌氏、月氏道,因其族人居于此得名。又有“昆夷旧壤”说,绲夷曾在此活
见“色提巴尔第”(846页)。
见“药杀水”(1603页)。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帕主噶举派家臣南喀杰波在后藏仁蚌地区为官。势力日盛,与帕主分庭抗礼,成为仁蚌地区实力派,因久居仁蚌地区,遂被称为仁蚌巴。意为“仁蚌地区人”。藏史多以地方势力的居住地称其首领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
又称妙应寺。在北京市,以元代在寺内建有藏式佛塔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敕命于大都之辽代所建舍利塔故址上建造一座佛塔以镇都邑,由帝师八思巴延请尼泊尔国工艺师阿尼哥设计督造,历时8年而成。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