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剌温

忽剌温

海西女真的别称。明人、朝鲜人称“忽剌温”、“火剌温”。清人称“扈伦”、“呼伦”。明初为海西女真,后为扈伦四部。朝鲜史所称“忽剌温归顺者”、“忽剌温兀狄哈”等,系指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女真。初猎于黑龙江,后徙忽剌温江沿岸,故名。其地大体在今哈尔滨以北,呼兰河流域之沃野,西至呼兰河,东接屯河及小兴安岭,南界松花江。明正统(1436—1449)后,大部南迁,据今吉林东北大乌拉城者为乌拉部。先世以扈伦为国号,姓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与哈达部同源。至首领布延(补烟)时,收服附近诸部,筑城于乌拉河岸洪泥之地,号乌拉,明人称为江夷。其余见“乌拉部”(334页)。

猜你喜欢

  • 爷头苗

    苗族的一支。自称※蒙。分布在贵州古州(今榕江)一带。属※黑苗。居大寨者称※爷头苗”,居小寨者称※“洞崽苗”。小寨听大寨差遣,不敢违背,犯则尽夺其产。妇女编发为髻,衣短,镶锦边。耕不用牛,以人力为之。以

  • 必刺

    女真语音译。亦作“辟刺”, “江”、“河”之意。如“撒合辇必刺”、“斡底必剌”、“忒黑辟剌”等,皆为河名。金代女真人有以所在江河、山(女真语曰“阿邻”)命猛安或谋克名的习俗,故史书中常见某人为某必剌或

  • 亢五租

    亦作“空五租”。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部分高山族土地所交地租。清道光年间(1821—1850),水沙连六社高山族拥地甚广,招募汉人前来拓垦闲旷空地,田开成后,纳其所获5%,故称。

  • 卯里孩王

    见“毛里孩王”(360页)。

  •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夏”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喀喇诺尔接本部右翼前旗界,西至察罕特莫滚山梁接本部右翼中前旗界,南至布隆和特接本部右翼中前旗界,北至库登图山接车臣汗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五十二年(17

  • 傣哪文

    参见“傣文”(2242页)。

  • 僰夷

    见“百夷”(747页)。

  • 乌舍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亦称乌舍城。辽天赞五年(926)元月,渤海国为契丹所灭,国亡。辽统治下之渤海遗民多次举兵反辽,建立地方政权,乌舍国为其一。《辽史》中不见其名,故有人说其是宋朝人对辽代※兀惹(

  • 仓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桑齐”。“仓”汉语“仓廪”,“赤”蒙古语,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管仓人”。元内宰司所属典膳署仓赤35人,与令,丞等共掌内府饮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