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兰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四卫同时设立。《藏洲源流考》作呼兰山卫,并说清代叶赫城东北、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400里有呼兰峰,又吉林城西北140里别有呼兰山。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四卫同时设立。《藏洲源流考》作呼兰山卫,并说清代叶赫城东北、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400里有呼兰峰,又吉林城西北140里别有呼兰山。
即“慕容曦皓”,一说非同一人,乃慕容曦皓之昆仲。
阿拉伯语音译,为“站在前列的人”,有“首领”、“表率”、“表真”等意。①指礼拜时领拜人,即在集体礼拜时,站在前面领导大家礼拜者。一般指定专门负责,也可临时推举。 ②指清真寺内教长。③用以称著名的宗教学
东汉时韩氏、当于氏、呼衍氏、郎氏、栗籍氏五骨都侯的统称。骨都侯为异姓辅政大臣。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北匈奴蒲奴单于,后为南匈奴䤈落尸逐鞮单于(又称呼韩邪单于)所
1911—1992中国现代契丹女真史专家。河北省乐亭县人,字玉书。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工作,专攻辽金史。1939年任研究员。1940年被借聘到内
见“元恪”(228页)。
详见“蔡巴万户”(2443页)。
见“好儿趁”(937页)。
见“潢河”(2464页)。
位于云南昆明城南回族聚居的顺城街。始建于明初,是昆明地区伊斯兰教重要寺院之一。清康熙、雍正间(1662—1735)重修。咸丰、同治间(1851—1874)毁于兵燹,光绪间(1875—1908)重建,1
见“质孙宴”(1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