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克
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十一世孙,多罗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封和硕额驸。因体弱,未袭王爵,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乾隆二十一年(1756),封辅国公。四十八年(1783),恩封固山贝子,升理藩院额外侍郎。充国史馆副总裁。四十九年(1784),以贝子爵系恩封,勿予袭。
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十一世孙,多罗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封和硕额驸。因体弱,未袭王爵,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乾隆二十一年(1756),封辅国公。四十八年(1783),恩封固山贝子,升理藩院额外侍郎。充国史馆副总裁。四十九年(1784),以贝子爵系恩封,勿予袭。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七等奉恩镇国公的别称和前称。崇德元年,立※镇国公爵。自此时起至十二等封爵施行期间(1636-1747),镇国公一爵,原有入与不入※八分之分。其制以由固山贝子依例降袭镇国公者,皆入
明代云南摩崖石刻。嘉靖十二年(1533)禄劝州知州徐进题碑文。刻于今禄劝县掌鸠河畔法宜则持附近悬崖峭壁上。记载云南武定军民府彝族凤氏土官自南宋淳熙(1174—1189)中至明嘉靖十二年的十九代谱牒及封
又称崔犁大寺。位于新疆库车县北约20公里渭干河两侧。塔、庙隔河相望,故名东西昭怙厘寺。唐代高僧玄奘曾至此礼佛,是古龟兹国著名寺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四川阿都土官。彝族。雍正六年(1728),随清兵征伐凉山彝民,擒献首领,以功授阿都正长官司(治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
骆越人耕作的稻田称谓。古时居于交趾一带的骆越人利用江河潮水的涨落而垦种之稻田,据《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云:“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
元朝封爵。一说将其列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正二十七年(1367),世祖子脱欢第四子帖木儿不花由宣让王进封。
明代蒙古朵颜卫领主。一说为朵颜卫都督※花当重孙,伯颜帖忽思次子;一说为花当孙,哈哈赤长子。受明封都指挥佥事,居古北口塞外,受明岁赏。早年受本卫首领长昂压制,故倚重明朝。隆庆六年(1572),与脑毛大、
怒语音译,即竹锄。旧时云南省怒江地区的怒族等少数民族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原始生产工具。利用当地生长的一种坚硬的龙竹自然分桠部分用砍刀削制而成,竹的主干部作柄,长约1米,分桠留15—20厘米,削尖作锄身,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又称磨些诏,居故越析州(今云南宾川县北)。开元(713—741)中,有豪酋张寻求烝其王波冲妻,合谋杀波冲。唐剑南节度使王昱召张至姚州,诛之。部落无长,以其地归于南诏
明朝将领。凉州卫(今甘肃武威)人。回族。出身武将世家。先世为西域回回贡使,留河西不归,遂为凉州大族。万历中承袭世职任指挥佥事,历任守备、肃州游击将军。以败蒙古炒胡儿、擢西宁参将。万历二十三年(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