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秧门
苗族农业生产习俗。每年插秧前夕,择吉日,举行“开秧门”仪式。黎明时由秧头(一般是寨老),将5根毛草和1根2米多长,去树皮的泡桐树(要带有5个枝杈)插在田中。再用雄鸡、香纸、酒、糯米饭等供品敬田。随后插上几蔸秧苗。仪式完毕后,家家户户蒸糯米饭、煮鱼,予祝插秧顺利以及新谷丰收。苗族地区普遍有此习俗。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下游、浙江西部等汉族地区也流行此风俗。
苗族农业生产习俗。每年插秧前夕,择吉日,举行“开秧门”仪式。黎明时由秧头(一般是寨老),将5根毛草和1根2米多长,去树皮的泡桐树(要带有5个枝杈)插在田中。再用雄鸡、香纸、酒、糯米饭等供品敬田。随后插上几蔸秧苗。仪式完毕后,家家户户蒸糯米饭、煮鱼,予祝插秧顺利以及新谷丰收。苗族地区普遍有此习俗。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下游、浙江西部等汉族地区也流行此风俗。
635—712唐代南诏第二世王。乌蛮,姓蒙氏。又作罗盛、逻晟、罗慎、罗晟炎。※独逻(细奴逻)之子。唐高宗上元元年(674),父卒,继位。武后(684—705年在位)时入朝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受赐锦
?—1219金大臣。本名六斤。益都(今山东益都县)猛安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初充习骑,历任近侍局直长、副使、左卫副将军。因受衮王完颜永成名马玉带,解职,起为蒲速碗群牧副使,累迁武宁军节度。泰和年间(1
元初迦叶弥儿高僧。一作兰麻。西域筑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人。姓伽乃氏。早年学佛有成,随兄斡脱赤往蒙古,受元太宗窝阔台礼遇。元定宗贵由师事之,时称罽宾(即克什米尔古称)大师。宪宗八年(1258),奏举道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作“算斡鲁朵”(“算”意为“腹心”,“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置宫卫。宫卫制为契丹特殊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
土司名。元代,改溶州置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施溶州。五年(1372),置长官司,属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总管汪良原为会溪、施溶等处
清代西北地区之一部落集团。又称朵兰人、惰兰人、多兰回子等。主要居住于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罗布泊附近以及库尔勒等地。关于其来源,目前尚无定说。一说是卫拉特蒙古人,在准噶尔政权衰微时移居于维吾尔
见“上方夷”(115页)。
见“述律哥图”(1348页)。
幕僚。清代置,分掌宣抚司文案、刑名、钱谷等。见“宣抚使”(1746页)
地名。又名宾巴,即达隆宗。在硕板多之南200余里,辖地自拉子起至鲁工拉大山根拉哩止。原属西藏所辖,委第巴2名管理。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军进藏,其地喇嘛、第巴等人归附,承办粮差。清留驻官兵镇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