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回民救国协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团体。1940年1月由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组织回民干部金浪白、马文良、马青年、苏冰等人共同发起,2月26日正式成立。金浪白、马文良、马寅(陕公)、马青年、苏冰五人为理事。曾发布《告边区回民同胞书》,号召“团结回汉两族共同抗日,发扬回教的反侵略精神,拥护国共合作,抗战到底”。并发起组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分会”。是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团体。1940年1月由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组织回民干部金浪白、马文良、马青年、苏冰等人共同发起,2月26日正式成立。金浪白、马文良、马寅(陕公)、马青年、苏冰五人为理事。曾发布《告边区回民同胞书》,号召“团结回汉两族共同抗日,发扬回教的反侵略精神,拥护国共合作,抗战到底”。并发起组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分会”。是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
突厥文碑铭。又作苾伽可汗碑。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今碑仍存原地。碑身以大理石制成,上刻突厥文和汉文两种碑文。碑石已断为4块。其形制与※阙特勤碑完全相同。碑建
古国名。党项羌族所建,因地处宋朝之西,故称。自称大夏,又有白高大夏国、邦泥定国、梅那国等称。自唐末远祖拓跋思恭起,世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宋初,李继迁抗宋自立,子德明与孙元昊继向河西走廊发展,击败回鹘。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官署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因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北周、隋、唐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
又称缅药。党项族称谓。唐朝中期部分党项人不堪吐蕃压迫而北迁,留居原地(今四川西部)的部分被称此。后又用以称北上党项人和党项所建的西夏国。
见“湘水”(2277页)。
? —1556明朝将领。蒙古族。※鲁鉴孙,鲁麟子。弘治(1488—1505)末,袭祖职指挥使,领庄浪(今甘肃永登一带)本部土军。正德二年(1507),自陈随父有功,升都指挥佥事。父卒,积战功,再迁都指
见“五路把都儿台吉” (267页)。
亦称“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与大民族主义相对的,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在多民族国家内,地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片面强调和夸大本民族的优点和特点
解放前云南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金平和江城等县保存的大小封建土司总称。计有思陀、溪处、落恐、瓦渣、左能、猛丁、纳更、稿吾卡、瓦遮、猛弄、猛喇、者米、茨桶坝、五邦、五亩、纳楼、宗巧、上亏容、下亏容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