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应历刻石

应历刻石

辽代契丹大字石刻。亦称“应历碑”,实为墓志。出土情况不明,石亦不知下落,今仅见拓本,此拓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刻契丹大字16行,约392字。尚不可解。据考,有“应历十六年”年款,故名。

猜你喜欢

  • 指挥同知

    见“指挥使”(1621页)。

  • 何天培

    ?—1736清朝将领。乌鲁特部人。蒙古族。※拜音达里子。初任参领,累迁江南京口将军。雍正(1723—1735)初,署江苏巡抚,入为兵部尚书,出为江宁将军,复入为正白旗汉军都统,署兵部尚书。六年(172

  • 塞北纪行

    书名。一作《边堠纪行》,简称《纪行》。张德辉撰。1卷。作者为真定史天泽幕僚,贵由汗二年(1247)应忽必烈之邀赴漠北,归后录其沿途亲身见闻,撰成此书。记大漠南北蒙古人风俗人情甚详。西方学者较重视此书的

  • 升允

    1858—1931清朝大臣。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历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三十年(1904),调察哈尔都统。次年,任陕西总督

  • 白元光

    ?—786唐朝将领。突厥后裔。朔州刺史道生子。初隶父军,任节度先锋。安史之乱时,率所部结义营从李光弼平乱,因功迁太子詹事,封南阳郡王,为两都游弈使。克长安后,率兵清官,进剿余寇,身受数创,肃宗亲为之敷

  • 伊盟事变

    国民党军队镇压内蒙古伊克昭盟蒙古族人民激起的事变。又称“三二六”事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任命陈长捷为伊盟守备军总司令,并率部队进入伊盟,实行“党政军一元化”政策和“反共灭蒙”的方针,镇压抗日群众

  • 雷响田

    解放前云南边疆的一些山区民族和海南岛黎族合亩地区一种靠天雨种植的低洼田。他们大多种植旱稻,只利用一些低洼地带种植少量水田,没有灌溉设施,只能到雨季才能犁地、撒种,若在播种季节久旱不雨,就得丢荒,故名。

  •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作吗固。意为“坏人”、“劣等人”。是封建领主对部分贫民的蔑称。生活贫困,无力缴纳赋税(阿勒巴),为领主服劳役和兵役,受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的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有的沦为领主的奴

  • 图讷赫

    ?—1688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次子。崇德七年(1642),随军征明,与贝勒绰尔济于螺山败明总兵白广恩,继败敌于渔梁桥。顺治元年(1644),以功授一等台吉。十八

  • 爬得

    拉祜语音译,意为“租种”。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租佃的称谓。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解放前在拉祜族内部已产生租佃关系,出租的土地大多是水田(旱地在拉祜族内部多为“借种”),出租者多是地富阶级,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