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库不林耶

库不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为“库不忍耶”,系阿拉伯语“至大者”之意。该派自谓明洪武初年由阿拉伯麦加人穆呼引的尼传到甘肃东乡大湾头(今属东乡族自治县)。随当地居民,改姓张,取名张玉皇,字普吉,死后建拱北(陵墓)于大湾头山腰上,故又称“张门”或“大湾头门宦”。一说产生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在伊斯兰教之基本信仰和功课方面,与老教(“阁的木”)大同小异。该派主张:静修参悟,苦修苦行;于“尔埋里”(纪念日)除念《古兰经》外,还要念《卯路提》和《满丹夜合》;死者送葬前,先转“水床”两次再洗;赞“者那则”时,由教长先赞,其后阿訇赞,赞时不脱鞋,举“都阿宜”,抹两次面,葬后当晚请客。人亡后,每7天念1次经,念10次为止。解放前教权较松弛,封建特权不大。教徒约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东乡和康乐2县。

猜你喜欢

  • 绕家

    古族名。又称夭家。名称始见于元代。元末明初曾爆发多次反封建统治的农民斗争。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黔南地区,与苗、布依等民族杂居。近代仅在都匀和麻江等地分散居住。自称“育”,语言接近麻江一带的苗语。严格遵守

  • 黄明堂

    1866—1939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因排行第八,人称八哥。广西钦州大寺人。壮族。早年投身会党,好侠行义,颇有组织才能,被会众举为首领。光绪末年,在广西镇南关一带开展反清斗争。后率部投奔孙中山,加

  • 白苏发叠

    唐时龟兹王,又作白苏伐叠。王族白姓。白苏伐勃駃子。武德(618—626)初继位,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臣属于西突厥汗国。贞观四年(630),遣使赴唐贡马,太宗赐玺书。十八年(644),安西都护郭孝恪伐焉耆

  • 色颇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

  • 玛尔噶朗

    即“麻耳亦囊”(2099页)。

  • 嘉木样嘉措

    1638—1683四世东科尔活佛。藏族。幼年从却藏活佛南杰班觉出家。清顺治三年(1646),赴前藏,随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戒,赐号多居嘉措。后在哲蚌寺拜见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并得到第斯索南群佩及青

  • 窝耳轧那

    见“斡儿乞纳”(2427页)。

  • 广西名胜志

    书名。广西地方志与民族志。10卷。明曹学铨(1574—1647,字能始,号石苍,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汉族)撰。是书据史书、方志写成,内容记述广西建置沿革、各府州县情况及左、右江土司制度。名府州县均载有

  • 巴尔达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 布沙

    部分壮族自称。亦作“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居“干栏”,击铜鼓,崇信鸡卜,妇女穿紧身上衣,下身著百褶长裙之俗。操壮语北部方言。有黑沙人(衣饰尚黑)、白沙人(衣饰尚白)之分。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