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门巴族翻地的木制工具。门巴语音译,意为“翻土器”。用质地坚硬的青杠木制成,其形略似我国南方农民使用的踏犁。全长170厘米,最粗直径10厘米,下端削成正面平滑,背部圆凸起脊的尖锥。距尖端约60厘米处,用竹绳缚一段长约15厘米的横木,左侧伸出较长,便于脚踏。使用时,双手(左上右下)握柄,左脚蹬横木使庐与地面成60—70度角向下刺土,一般刺土深20—30厘米;随后双手向下猛压庐柄,把土翻上来。通常是两个男子各持一庐,“夹掘一穴”。同时,对面有两个协作的妇女,手执木锄,将翻起来的土块打碎磨平。操作时,两男并排掘一块土退一步,两妇女跟随进一步,形成一退一进的形式。也有一人翻地,一人碎土的。此耕作方式流行于西藏门隅北部地区。

猜你喜欢

  • 黄掴敌古本

    金初将领。世居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女真族。黄掴氏。金初,从破宁江,取咸州、东京路及诸山寨栅,皆有功。从麻吉破辽兵于上京、阿邻甸等地,后从攻回鹘城(在今蒙古国北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破辽兵9

  • 乌拉齐

    蒙古语音译。意为“站丁”。清代对在蒙古地区驿站服役者的称谓。依清理藩院指令,各盟旗分派阿拉特(意为“平民”)牧户承担某一驿站劳役。不仅无偿承担驿站劳役,还要供给往来官员的食宿。

  • 萧观音

    1040—1075即辽朝第八代皇帝道宗之宣懿皇后。女诗人。契丹族。为枢密使※萧孝惠(钦爱皇后弟)女。史称其姿容冠绝,工诗善论,能自制歌词,尤长琵琶。诗留至今者有《伏虎林应制》、《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

  • 耳六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意为奶公。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其地位属于台吉的家仆。因乳母受台吉的尊重,故其夫常被台吉作为心腹家臣,跟随台吉左右,协助处理内外各种

  • 札雅寺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寺庙。又译乍音寺。位于衮鲁乌拉山山麓。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罗卜藏布林拉伊自西藏经北京至喀尔喀时建。在康熙年间仿拉萨布达拉宫形式,为藏式三层楼建筑,寺庙附近山河亦按拉萨山河名称

  • 刘智

    约1660—1730清初伊斯兰教著译家。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回族。父三杰,研究伊斯兰教义,著《清真教说》并校订马注《清真指南》一书。智继承父业,攻读儒家经史子集和佛道经书,并钻研阿拉

  • 觉常刚

    见“觉昌安”(1753页)。

  • 伊鲁河卫

    见“亦鲁河卫”(874页)。

  • 更始

    ①西燕威帝慕容冲年号。385—386年,凡2年。 ②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年号。409—412年,凡4年。

  • 纳林河

    清代新疆河名。中亚锡尔河上游。唐代称真珠河。清《西域水道记》云:纳林河西流,有喀喇河自北来汇后,凡西南流四五十里,折而西北流四百余里,始出中国境外。原为中国新疆河流,后被沙俄并吞。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