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忽
见“剖阿里”(1905页)。
见“剖阿里”(1905页)。
见“那色波”(930页)。
见“花剌子模”(999页)。
官名。五代、宋置。一般由边疆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委任,统部落兵马。宋雍熙二年(985)党项首领李继迁占银州,在预署官职中设之。李德明相沿以党项人任之。西夏建国于12监军司中设此职,则不分党项与汉人悉委任
见“无溪”(244页)。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因服饰以蜡染花纹而得名。民国初年又有大花苗与小花苗之分。大多操苗语之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北、滇省及四川南部等地。在黔东南黎平一带,又住有一种称之为花衣苗者,与花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尼卒埿讹”。属中等司。主事者不定员。
?—186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累官袁州府知府。咸丰三年(1853),会同文武分段守御,防太平军由广西入江西,赏戴花翎。六年(1856),擢布政使。后奉曾国藩令率赣兵在
契丹部落。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日连部发展而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8部为10州,以突便部为日连州
辽、金时女真部族之一。分布于胡论河(今拉林河上游支流活龙河,亦称呼兰河)流域。《吉林通志》谓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县境内。该部人后来皆以部名为姓氏。《金史·乌春传》称:该部有名乌不屯者,为锻工,善制被甲,尝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赛音诺颜部24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地方而得名。东界土谢图汗部,南临大漠,西与北接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蒙古中路。地兼耕牧,有矿产及盐池。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