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依语

布依语

我国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212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及贵阳市郊。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和黔西3个土语,或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语。3个土语中以黔南土语分布面广,使用人口最多。布依语的主要特点如下:语音:声母有单纯、颚化和唇化3类。大多数地区没有送气音声母,但现代借词例外。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韵尾组成。在大部分地区,韵尾前面的a、 i、 u、Ɯ4个元音分长短。有的地方,韵尾一k读为—。有的地方长元音后面的—k或—已经失落。声调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类。促声调的调值和舒声调的调值相近。声调的性质同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相似。汉语借词的语音由于借词的年代不同,读音也不一样。早期的汉语借词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特点,其语音变化和布依语词的方音变化规律基本 相同。近代的汉语借词,是从汉语的西南官话直接吸收的,往往因地区不同,在布依语语音系统外,又分别增加了一些声母和韵母。语法:以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的修饰语,除由“二”和“二”以上的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前以外,都在名词之后。有丰富的量词。介词大多来自动词。词汇: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类。单纯词以单音节词居多,多音单纯词很少。合成词的构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另一种是由词根加附加成分构成的派生词。汉语借词很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词居多,而且多数是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方面的名词。有本民族词和借词并存并用现象,也有不同时代借词并存并用现象。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在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80年代初作了修改,现正在部分布依族聚居区试验推行。聚居区的布依族,在日常生活中以布依语为交际工具。城镇附近的居民兼懂汉语的多。公职人员、学生、青壮年人都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了汉语。杂居于布依族地区的其他民族,有兼懂布依语的,布依族也有兼懂其它民族语的。

猜你喜欢

  • 班禅拉让

    见“班禅堪布会议厅”(1793页)。

  • 庙节

    见“分龙节”(323页)。

  • 速卜亥

    见“速把亥”(1840页)。

  • 奴田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属田亩制度。吐蕃有专供王族使用的“王田”,称作“杰兴”。而“奴田”称作“阐兴”(bran shing)。其意有两解:一指专供奴隶耕种的田地,二指赞普将连同耕种田地的奴隶一

  • 占尼河卫

    见“者亦河卫”(1349页)。

  • 阿都优洛波哇抹阶凯埃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系为主人盖房、搬迁、械斗、抢亲、宗教祭礼、娶亲嫁女、节庆晏请及“优尔巴”等各种活动的综合人役称谓。其有以男或女投役、男女共投役以至举家投役等形式,无劳役期限额。其中

  • 吕弘

    ?—400十六国时期后凉大臣。略阳(治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开国主※吕光子。后凉永康元年(396),吕绍继王位后,为司徒,掌管朝政。同年,率东苑之众斧洪范门,与兄吕纂发动宫廷政变,逼弟绍自杀。拥

  • 景安

    ?—1832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钮祜禄氏。和珅族孙。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官学生考取内阁中书。历任按察使、布政使。五十六年(1791),调甘肃布政使,因廓尔喀侵后藏,奉命办理西宁至藏台站。

  • 红廿一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以壮族子弟兵为主的革命军队。亦名“红七军第三纵队”、“红军右江独立师”。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后建立“红七军”,下辖三个正规纵队和右江农民赤卫军。第三纵队司令为

  • 岭真伯

    元末明初四川越嶲土官。彝族。元末为邛部州(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北)招讨使。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改为邛部军民州,任土知州。系后来邛部宣抚司之先世,用“岭”作姓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