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
朝鲜语音译,意为“裤子”。朝鲜族男子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为灰色,老人则喜穿白色。裤档肥大,裤腿宽,裤脚是紧口。这种裤子,宜于盘腿席坐。用布条(多用黑布)系结裤管,被认为是端庄礼仪的表现。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裤管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受元代服饰影响,裤管逐渐变窄,直至今老人有时还穿之。
朝鲜语音译,意为“裤子”。朝鲜族男子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为灰色,老人则喜穿白色。裤档肥大,裤腿宽,裤脚是紧口。这种裤子,宜于盘腿席坐。用布条(多用黑布)系结裤管,被认为是端庄礼仪的表现。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裤管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受元代服饰影响,裤管逐渐变窄,直至今老人有时还穿之。
参见“札萨克旗”(435页)。
见“捕鱼儿海子”(1854页)。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契丹官署名。契丹开国初,※耶律阿保机于天赞元年(922)创※宫卫制(斡鲁朵)。新帝即位,置专有宫卫,宫卫内“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构成独立军事、经济单位。主要任务“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
1903—1968革命干部。辽宁本溪人。回族。1937年参加革命,次年参加马本斋的抗日义勇队,1938年并随马本斋部参加八路军。先后被派在“冀中区回民抗日联合会”、“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工作,任总会
1385—1464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藏戏创始人。又作汤东结布。又名贝楚巴旺秋尊珠桑波。藏族。生于后藏恰卧约哇拉孜。自幼聪慧。初为宁玛派僧人,后改从噶举派,一生倾心佛教。对藏族建桥事业卓有功绩,以西藏
吐蕃僧人。简称拉隆贝多。名达尼雅桑。原为吐蕃武将,后出家为僧,久居拉萨东北之查叶尔巴寺,主持寺务并潜修佛典,颇有名望。唐会昌二年(842),因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反佛,残杀政敌及僧侣,严重毁坏佛教文物,在
高句骊国第20世王巨连(《魏书》称“琏”)的谥号。巨琏于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一作八年)继位,即位后第15年(427),将高句丽王都由今中国吉林省集安县迁至今朝鲜平壤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
清代设于伊犁地区与哈萨克等族互市场所。位于惠远城西门外。亭置营务处,由章京经管。凡商队前来交易,由满营预派官兵接护,额鲁特营派人充通事,绿营派员充贸易人,相互易换。每起换完,随时派官兵护送出卡。进卡一
地名。明代边堡。又称宽奠。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北,今丹东市北部。明万历元年(1573),辽东巡抚张学颜以张其哈剌甸子“土沃可耕”,力主移建孤山城,筑宽甸等6堡。夺取扼制女真西进之地。四年,移定辽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