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则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巴则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苗栗县鲤鱼潭和台中、丰原、大社一带的巴则海人已不会说巴则海语,一部分移居到埔里的爱兰和大湳、牛眠山、守城份、蜈蚣仑四庄的极少数巴则海老人还会说巴则海语,所以巴则海语已趋于消亡。巴则海语有辅音18个:p b m t d n l s z r k g x h j w。有4个元音:i u a ə。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我国台湾高山族巴则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苗栗县鲤鱼潭和台中、丰原、大社一带的巴则海人已不会说巴则海语,一部分移居到埔里的爱兰和大湳、牛眠山、守城份、蜈蚣仑四庄的极少数巴则海老人还会说巴则海语,所以巴则海语已趋于消亡。巴则海语有辅音18个:p b m t d n l s z r k g x h j w。有4个元音:i u a ə。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古北口驿道上的蒙古站。也称阿美沟。西南距锡尔哈站60里,东北至卓素站70里,东距赤峰约120里,北距大庙约20里。
?—1214金大臣。学者。本名按出。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速速保子猛安人。女真族。徒单氏。北京副留守乌辇三子。幼聪慧,7岁习女真文,大定九年(1169),从编修官温迪罕缔达学古书,习作诗、策,
即“刘眷”(859页)。
见“中俄改订条约”(300页)。
河流名。又称归勒河、奎勒河。洮儿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发源于兴安岭索岳尔山麓。东流与乌兰灰河会,东北流与阿里德拉河会,转向北流,与洮儿河相隔若干里并行,至札萨克图旗入洮儿河。明清时为蒙古科尔沁
《魏书》等氐族部落首领的称呼。据《魏书·氐传》所载,氐族诸部“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管辖部落事务,各不相属。魏晋后,多受各王朝官爵,或自封官号,此称渐废。
南诏名产。又称红藤杖或朱藤杖。《太平御览》卷995引《云南记》云:“云南出藤,其色如米,小者以为马策,大者可为柱杖。”传说赤藤杖乃赤龙胡须所变,滇池水神将此献给人间。韩愈的《赤藤杖歌》有“共传滇神出水
1084—1139西夏第四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梁氏。3岁即帝位,由梁太后与国舅梁乙逋共掌国政。对宋朝不断发动战争,夏天祐民安七年(1096)十月,奉母命领兵50万侵宋鄜延路
蒙古国将领。钦察人。玉里伯里氏。忽鲁速蛮子。太宗八年(1236),与父归降蒙古,从蒙哥攻阿速,破都城蔑怯思。后随蒙古军东归。宪宗三年(1253),率钦察百人从汗弟忽必烈平大理国,以强勇著称。侍忽必烈,
1862—1945清末民国时期苗族文学家。字歧山。湖南凤凰县唐家桥人。苗族。清末秀才。曾赞助过湘西地区的辛亥革命,支持反袁斗争。生平撰有不少文章、碑文、诗等。在《和叶鸿广先生无聊自叹诗》中,有“知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