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川藏部

川藏部

明代藏区部落名。史称其地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南境,属河州卫管辖。洪武九年(1376)七月,明派通事舍人巩哥锁南等招谕吐番,至其部朵工地遇害。十年(1377),明廷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大都督同知沐英为副将军,率师讨川藏部及与杀害巩哥锁南事有关的部落。其部为邓愈军所败,西走昆伦山(实为大积石山)。永乐五年(1407),其部奉朝命与护教、赞善诸王及其他部落首领一道,修复驿站,以通贡使。十一年(1413),与乌思藏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和阐教王、护教王,及其他各部落大小首领,同受敕命,恢复境内驿站旧有设置。宣德二年(1427)四月,太监侯显赴乌思藏、尼八剌(今尼泊尔)等地,途经其部辖地,奉敕给使臣道里费,且遣人护送过境。有明一代,其族为沟通西藏边陲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 丹萨替寺

    藏传佛教寺院。又译丹萨梯寺,简称替寺、梯寺或帖寺。地处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内。系帕主噶举派创始人多吉杰布于1158年兴建,为该派主寺,帕主派首领多为寺主,后朗氏家族又以政治首领兼宗教首领统管该寺。一般政治

  • 鄂木布楚琥尔

    ?—1639汉文也写作俄木布楚琥尔。后金将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俺答汗(阿勒坦汗)曾孙。父噶不图为避察哈尔部侵扰,始徙居士默特,遂定居。因屡遭察哈尔林丹汗进犯,约喀尔沁部长苏布地等击察哈尔兵4万

  • 清代流民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战乱或生活饥馑而流落异乡的谋生者,历代有之、情由各异。清代,汉族等流民多出关到东北、内蒙古各地从事农商以求生。清廷对流民的政策各个时期亦有不同。原制,内地民人概不许私自出关,需凭印

  • 窝集后卫

    见“兀者后卫”(1111页)。

  • 大惕隐司

    见“惕隐”(2104页)。

  • 博尔术

    蒙古国开国功臣、大将。又译孛斡儿出、博郭尔济。阿儿剌氏。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系海都后裔。纳忽伯颜之子。知兵善战。居地邻蒙古部。年13岁,助铁木真追回被盗马匹,结友好。自是,从铁木真充当那可儿(

  • 宣懿皇后

    见“萧观音”(1994页)。

  • 优台

    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三国志》作“优台丞”。南北朝前诸史《高句骊传》皆载,为高句骊国官名序列中的第六等级,位在※“主薄”之下,※“使者”之上。《北史》以后诸史所记十二等级“大官”中,无此官

  • 俍人

    壮族旧称之一。“俍”原作“狼”,封建统治阶级的侮称。其民称“俍民”,其官称“俍官”、“俍目”,其田称“俍田”,其兵丁称“俍兵”。主要分布在广西左、右江流域土官统治区域。史载见于明朝中叶及清代。明末有“

  • 伯克年班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定期进京朝觐制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六品以上各城伯克分3班轮年入觐。八月中旬出发,十二月抵京。每班约40人为限。二十八年(1763),以入觐人数过多,定分4班轮年入觐,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