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山林队

山林队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织和八旗兵制度,但已非常松弛。北洋军阀为搜索“胡匪”和防止外国“入侵”,利用鄂伦春人娴于跋涉、精于骑射,在路佐组织基础上,于1923年将鄂伦春族青壮年组编“保卫团”,隔一年后改名为“山林游击队”,1932年复改名为“保卫团”。初以一佐编为一队,每队三五十人不等。队的军官由原来鄂伦春族的佐领、领催兼任。先归道尹管辖,后县里也有了节制权力,1931年改属黑河警备司令部。主要任务是巡逻山林,强化治安。队员不脱离生产,即一面巡山,一面狩猎。枪支、马匹和子弹等都由当局发给。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小兴安岭地区后,强制鄂伦春族18—45岁的猎民,以伪旗县为单位编制“山林队”,经常胁迫他们与东北抗日联军作战、偷渡黑龙江侦察苏联情况,使抗日武装蒙受很大损失,也使鄂伦春人遭受极大伤亡。为强化对“山林队”的控制,每队或数队派有一名日本“指导”官,对队员动则训斥、毒打,以至活活打死;还贪婪地掠夺鄂伦春人的贵重猎品,强奸、霸占鄂伦春人的妻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榨,在抗战胜利前夕,部分山林队员反正,配合抗日部队打击日军;有的自发打死打伤日本“指导”官后,加入抗日联军。

猜你喜欢

  • 筚篥

    即“觱篥”(2547页)。

  • 叟兵

    见“叟”(1703页)。

  • 圣纪

    节日名。为回族及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三大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日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因穆罕默德逝世也在此日,中国穆斯林又称此日为“圣忌”日。届时,一般都在清真寺内举行聚礼,“

  • 洞人

    侗族旧称。又称“洞苗”、“洞民”、“洞家”。与古代“仡伶”、“伶”和“峒人”有直接渊源关系。分布在今湘、黔、桂交界的广大地区。清初仍行土司制。道光(1821—1850)后已基本改土归流。语言大体同于今

  • 圣母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亦称花婆节。流行于壮语北部方言区。每年夏历二月初二为“圣母”诞辰,故以是日为“圣母节”。相传百越首领※冼夫人(约512—602)死后,岭南越人后裔共奉之为“圣母”,视若神灵,相沿至今

  • 查剌土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查刺土邻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抹里。“查剌”与“土邻皆可单独构

  • 倭尔托彦

    1793—1842清朝将领。亦作鄂尔托彦或卧尔托彦。达斡尔族。姓俄嫩氏。隶黑龙江正红旗。嘉庆二年(1797),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和陕西叛兵,赏戴蓝翎,官协领。道光六年(1826),镇压新

  • 元泰定实录

    书名。元官修。起至治三年(1323)九月泰定帝即位。迄至和元年(1328)七月。卷数不详。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王结、张起岩、欧阳玄、成遵等人先后参与修撰。成书年代

  • 万户

    ①吐蕃时的一种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khri sde”。约七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五如(“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这种万户多见于河陇吐蕃占领区。如在

  • 失里吉

    见“昔里吉”(1345页)。